这是一部书名都听出茧子来的作品。总算是借跑步的时间听完了。那么以后是不是我也可以引用一下《1984》中的情节批评现实社会了?
这是上世纪60年代的书,讲极权社会的,其中许多内容已经应验,然而更多是没有应验的。这不重要了,主要来谈谈其作为小说的特色。
《1984》人物很简单,就几个人,主角、女人、对头,外加几个路人。情节也很简单,主角在真理部工作,遇到一个女人,偷情,遭逮捕被洗脑,完了。不过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通过回忆、讲解、书中书等形式对极权社会的运作进行了剖析,像写论文一样——我猜这可能是作者本来的用意,写论文,而不是写小说。
这样的作品难免无聊,我都不知道如果我不是在跑步时听,而是在kindle上看,我能不能有那个耐性看完,就算有,恐怕也要大段大段的略读,到最后看得稀里糊涂,前后无法贯通,看得心里难受,还不如不看。
然而,单讲小说技法的话,这本书可谓高超,情节铺垫、过度,几乎无懈可击,情节进展节奏也把握得很好,要知道其中插入了那么多对极权社会的论述,很容易把整个节奏搞乱掉,但是没有,节奏还是清楚的。虽然也不怎么紧张激烈,但这本来就不是那样的小说嘛!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功力,难怪作者乔治奥威尔自称“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当作家”,这是真有才华的人。
这本书要放在历史的环境中去评价,现在看它,十有八九会觉得它无聊,确实有许多深刻的东西,但现在谁没事会去找“深刻”的东西来教育一下自己呢?《1984》已经被模式化了,别人提起它,实际是在提起一种刻板印象,至于它本身作为小说的魅力,没人在意,不说也罢。
更多美剧、影视、书籍评论,请到公众号
mujunjie77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