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刘的儿子中考成绩考了个让家人脸红心跳的分数,急也急了,骂也骂了,学还得继续上啊!
大刘东奔西走为孩子找学上,各学校招生办的工作人员一看那招牌分数就不约而同的摆手,无奈的大刘急的整天唉声叹气。
可巧,周六晚上大刘正独自借酒消愁,本村的‘蹦子’来了。‘蹦子’名字的由来有点儿讲究,一则说他凭关系从农业社蹦进了进修学校再一蹦进了行政部门。另一说他擅长蹦人财物,没有亲后人儿。对于传言大刘只是耳闻没有确凿的证据,遂礼让‘蹦子’同饮解忧。
‘蹦子’先吃喝一气,垫了底儿,抹抹嘴打开话匣子说:“听说孩子中考了,打算上啥学校啊?”此话一出,正点中大刘痛处,他不断哀叹着说明情况,‘蹦子’大手一拍胸脯说,这事儿放给我,保证给你办妥喽!只是得需要一个信封。
信封?大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蹦子’嬉笑着凑近大刘的耳朵,支吾一气,大刘边听边点头。
第二天,大刘开车载着‘蹦子’找到市里某中学负责人——即‘蹦子’的同学,说明来意,负责人答应帮忙协调一下上学的事儿。‘蹦子’冲大刘使眼色,大刘识相的找借口先离开。‘蹦子’东张西望看左右无人,迅速将大刘提前准备好的办事敲门砖——信封塞到同学手里,没想到同学坚决不要,客套一番,‘蹦子’喜眉笑眼的将信封塞回自己包里。
见到远处等待的大刘,‘蹦子’一拍胸脯说:“信封收了,没问题,等信儿吧!”
几天后,大刘接到了学校录取儿子的通知,大刘心想:果然如‘蹦子’所说,有信封好办事啊!正胡思乱想时,电话响了,接听,原来是那个给帮忙的学校负责人,他在电话里嘱咐大刘给孩子办入学的一些相关手续,最后说那个信封当时自己没要,放在‘蹦子’的包里了,请注意查收……
没将电话听完,大刘就懵了,信封原来让‘蹦子’蹦走了,多亏学校负责人解释,不然就误会人家这个好心帮忙的人了。
学校负责人在电话那边意会出了大刘听到信封的下落时的懵然,瞬间明白了‘蹦子’还是以前的脾性,庆幸自己和当事人消除了误会。
信封本身不沉重,通过他反映出的人性反倒凸显出它的沉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