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古代文化
谁道飘零不可怜,著雨销尽夕阳前——《天国之秋》读后

谁道飘零不可怜,著雨销尽夕阳前——《天国之秋》读后

作者: 六国之后 | 来源:发表于2018-03-03 00:50 被阅读187次

本书是马萨诸塞州大学历史教师【美】裴士锋(Stephen R. Platt),本是写给对中国太平天国战争这段历史闻所未闻的美国读者来深度普及的。但,更适合我等去读,因为,旁观者清,清的让曾经的参与者没有感觉……

引子

2018年,中国的农历戊戌年,转眼戊戌变法已过去两个甲子了。人,回望历史,是为了更清楚的看清当下,更好的规划未来,避免那些历史上,尤其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兴亡走不出去的神秘怪圈,每一朝代都说过这样的话,但全被天命有归的后一朝代接管,且是越到宋元之后,这个神秘的怪圈竟变出了诸多花样。所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一直喊了下去。按照国人的逻辑,越喊什么,就是越缺少什么,本书读罢,愈发的凄凉。

一、真的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老虎不发威,真的就是病猫了

这本书看完已一周了,一直不知道从何下笔,感觉如鲠在喉,读后头脑清醒,然内心焚焦。

历史真的是可以不负责任的,在读《天国之秋》的时候,似乎看到了上初中二年级的自己,盲目的为考试而背诵着历史课本,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清朝,列强瓜分我近200万平方公里领土,赔偿白银一个又一个的百万两……似乎又看到母亲在旁边打着毛衣,我在摇头晃脑的背着。好想回去……1985年,当时上演一部武打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观影的幸福与兴奋历历在目。现在我想到的更多是的,1860年的伊格那提耶夫(Nikolai Pavlovich Ignatiev),26岁!!!因为他,中俄天津条约,外兴安岭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俄国划走。这TM才是真正的自古英雄出少年,被俄国官方列为自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后,最伟大的外交胜利!清朝这只老虎,八旗子弟入关仅仅两代就已经病猫。满人之所以优越于文弱的汉人,就因为具备高超的野外生活能力。 但到了太平天国初期,八旗军福运皆已被透支殆尽,1853年南京满城内,20000多满人引颈就戮,仿佛让人看到了南明汉人的“扬州十屠”。

二、美国内战与太平天国对中国的影响

本书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1861年美国内战的爆发迫使英国有所行动,从而影响了中国清廷剿灭太平天国的战局。因为中美是英国在当时两个最大的经济市场,而英国一直在权衡恢复其中一个市场的秩序。说白了,如果没有美国内战,太平天国与清朝的历史会重写(历史TMD不会假设)。这一观点,是以前研究太平天国的书中,很少提及的。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视野放眼全球。我们自己的研究更多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然,现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总之,兼听则明没有错。仅凭这一观点,本书就值得研读。

三、英国介入清朝与太平天国战争过程中的不同声音

(一)先澄清一个事实,1859年,即火烧圆明园之前一年,天津大沽口炮台曾经击溃英法联军并大胜,不知道我们的历史课本为何忽略了那400多具洋人的炮灰。多好的民族正面抗争……

1860年,英国人面临着一个自己都弄不清楚的立场,就是,既与清政府作战,也与判军——太平天国作战,这种局面令英国的报刊媒体极其瞠目结舌,从来没有打过这样的战争,“我们到底是在跟谁?为了什么而打?”嗯,实际上,但是的战争参与者也就三方面:1、清朝,包含曾国藩的湘军、淮军;2、太平天国;3、以英国为主的英法联军。知道一条:帝国主义永远是为了攫取最大限度的利益,就够了。因为,华尔洋枪队的副队长白齐文在华尔死后,主动提议戈登与他联手,带各自的部队一起北征北京,推翻清朝。而这,是绝对行得通的!

火烧圆明园之后,英国的媒体评述:世界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胜利之一,“来自遥远西方,兵力单薄的部队,攻下了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国家的首都。”埃菲尔德式步枪无法教他们说真话,也无法软化他们激昂情绪的内在野蛮性。"但也有部分逆向思维的:如果中国人攻占伦敦后干下类似的事,英国人会做何感想?烧掉夏官(圆明园)用意为何,是要博得中国人好感,或要让他们归依基督教?

(上图: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口北炮台后,摆拍!摆拍的清军士兵尸体)

当然,也有坦诚清醒的,任职于上海清朝海关的英国人包腊(Edward Bowra)心里知道,征服中国是他的同胞真正想要的:他们只是不敢正视自己内心的卑劣想法。他写道,英国政府就像"傻子或孩子”,总是发布义正词严的命令,然后"埋怨花了多少钱"。他们"通常和人一起掠夺,协助他人侵犯,保护并推崇冒险者,于此同时,又同情受害者,痛斥远征,谴责既有政策"。他认为,如果英格兰希望在华的通商继续成长,最好就不要为流血杀戮和攻城略地这种若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必须付出的代价,装作惊骇不已的模样。

四、关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真正原因及洋务运动

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纯粹是折中无奈而成立的机构。咸丰皇帝不愿见西夷,被打怕了。恭亲王奕诉的总理衙门既能够让外国公使如愿得到与中国政府直接往来的权利,同时又让洋人与身居官中的皇上保持了距离。

1863年,为两面夹击太平军,曾国藩租用英国火轮船,运兵6500人,花费18万两白银,这好像是让他痛下决心,要有自己的轮船枪炮举洋务的直接原因。此书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人:容闳,1864年赴美,向马萨诸塞州弗茨堡的朴得南公司,为曾国藩订购到足以建成一座完整工厂的蒸汽动力机器,这可是安庆机械厂与江南制造局的模板雏形啊,并安排将其运到上海,美国尚处于内战期间,着实不简单。

五、一个人的格局与一个国家的格局

看完此书的感觉,真正限制我们的不是眼界(也不是上图的老北京城墙与城门),而是格局、胸怀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这句话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适用。我们的国家民族活在水深火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百多年,鲁迅说的活在黑屋子里面的人……为什么?在看此书的一周中,我感觉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本质上是缺乏冒险精神和守成守旧的体现。这种心态会严重限制一个人一个国家的发展。人分“困而知之、生而知之、学而知之”三种,实际上作为惰性动物本质的人,更多的是困而知之,国家也是。俗语叫“记打不记吃”,只不过,往往懒惰久了,代价会惊人的巨大。

六、结语

正如作者自己在后记里所述;中国将在接下来的二十世纪里,竭力恢复其中过去的历史长河里于世界舞台上曾长期占有的显赫强势地位。中国历史,不同时期有时可以像是被一道贯穿时间的闪电打中一般融而为一。流动与中国不断变迁的表象底下,有着更深层的恒常之流。

相关文章

  • 谁道飘零不可怜,著雨销尽夕阳前——《天国之秋》读后

    本书是马萨诸塞州大学历史教师【美】裴士锋(Stephen R. Platt),本是写给对中国太平天国战争这段历史闻...

  • 《莫之仙体》纳兰性德词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

  • 《莫之仙体》之楷书.纳兰词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 浣溪沙/歌词

    陈:谁道飘零不可怜 旧游时节好花天 谁道飘零不可怜 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着雨 几丝柔绿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 读纳兰词《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原文: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译文:...

  • 谁道飘零不可怜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纳兰性德《浣溪沙...

  •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

  • 古今诗词集锦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作者】纳兰性德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

  • 晨间日记2020 5 13谁道飘零不可怜,倩魂销尽夕阳前,继续《

    独自飘零在生命幽谷中的卓一航 玉罗刹与半个武当派在铁飞龙家进行了四分之一决赛之后,黄叶有意落后,与卓一航促膝谈心。...

  • 《天国之秋》读后

    这是我读过的有关太平天国的第二部著作。人们对于这段历史一直有个疑问,为何清王朝在经历了太平天国这样的沉重打击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道飘零不可怜,著雨销尽夕阳前——《天国之秋》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ff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