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微信爬楼,被《稼翁联边五律丨醍醐醉》所折服。
我有个怪癖,很少在简书里对古诗词点评。
有人说,世上有多少人,便有多少怪癖。
一直以来,惊叹于古人的聪颖。诗词大咖们,大多是在少年甚至孩提时,便显现出在此方面的禀赋和才华。
上小学时我就想,我也能写出这样绝美的诗句该有多好!
一到开学语文新书发下来,我首先看的便是这一册里的古诗词。每当老师讲到古诗词课时,我更是注意听老师讲解。
一年年过去了,学了个云里雾里。老师布置作业,也就是背诵啊、默写啊和翻译这些古诗词,从未要求我们去创作古诗词。
我想老师肯定懂古诗词的,为什么不教我们呢?或许,我们的知识肤浅不屑教吧?但奇怪的是,也没见哪位老师写过一首古诗词。
中学的时侯,写过几篇老师和同学称赞的作文,便学得自己有些文学涵养了,想写古诗词的欲望更浓了。
于是,去找了些诗词格律的书来看,仍是一知半解。后来在一位语文老师的点拨指导下,我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那位语文老师告诉我,所谓格律不过是写诗的规则,就像数学公式,你套公式就是了。
经他指导,我慢慢地明白了格律,知道怎样去写古诗词了,也知道了创作古诗词是有规律可循的。
终于有一天,诗兴大发,提笔铺好稿纸,按老师指导的那些“公式"和可循的规律,摆于案前。可这样一来,只有"湿意”没有诗意了,更别说意境,连写的欲望都没了。
诗没写成却落下了一怪癖,总是喜欢拿古诗词的格律去检测别人写的古诗词。特别是律诗,因为律诗的格律是最严的,不像古风那样宽松,它一字一句都有讲究。
就像简书机器人一样,一不入眼,便把你的文章给OUT了。
记得好友建了个"诗词爱好者”群,把我也拉进了群。建群之初,群里热闹非凡。你一首,我一首,将自以为是得意之作发往群里,然后才子、才女的相互恭维,不绝于耳。
好友见我从不写诗往群里发,便再三要求我也创作,于是,我便将诗词格律往群一发,顿时消停了、沉寂了,没多久此群解散了。
我懊悔不已,干嘛要将这热闹的场景破坏掉?看不惯那些称之为诗的顺口溜吗?看不惯朋友间的虚伪恭维吗?还是显得自己有学问吗?或许都有,亦或什么都不是,怪癖使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今天所记下的一词一句,都浸染着历史和传承。古诗词创作不易,可还是有人会去写。
我虽不精于创作古诗词,可欣赏的水平还是有的,闲来无事,看看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