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一代雄主。李唐的天下,有一大半都是李世民带队打下来的。虽然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射杀太子李建成,有违礼制人伦,但从实际来看,其影响主要还是正面的。历史证明了李世民的正当性。
在之前,许多帝王都有杀功臣的现象。而李世民在识才爱才用才方面,很有过人之处。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创举。贞观十七年,也就是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感念开国功臣,在皇宫内建造了一座小楼,名叫凌烟阁。他让著名画家阎立本,按照真人大小,将二十四名开国功臣画影图形,并让书法家褚遂良题字,将画像悬于凌烟阁内,没事儿的时候就去转转。从此以后,凌烟阁就成为了开国功勋的代名词。诗鬼李贺曾写道: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二十四名文官武将之中,文官过半,占十四位。按理说,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作为文人,又是隋唐之时,留点儿诗歌应该不难吧。但就是巧了,这些人虽然出谋划策、打理江山比较在行,但对诗词还真不怎么上心。这些文官之中,鲜有名诗名句存世。只有一位永兴县公虞世南,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
《蝉》 宋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此时正值夏季,蝉也开始鸣叫了,说“蝉”正是时候。夏天蝉的触角好比帽子垂下来的缨子,饱饮清露。吃饱喝足,蝉开始鸣叫,声音穿透稀疏的梧桐树。这声音传得十分遥远,主要是因为它站得高,并不是因为借助秋风的缘故。在唐代,有咏蝉三绝。这就是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骆宾王的《咏蝉》,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都是千古名句。而虞世南的这首《蝉》,与骆宾王的风格不同,更加神清高远。
咏物诗大多托物言志。这首诗就是如此。“居高”,既是指蝉,也是指人。处于高位的人,不是凭借着某种权势、靠山,而是因为其品德高洁,自然大名在外。作者通过蝉,来表达自己居高思远的志向。全诗虽然很短,但是朗朗上口。就如同这蝉鸣一样,声音不大,但穿透力极强。穿越了时空,一千多年来仍然在人们的耳边回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