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2019年,我国的自行车保有量接近4亿,位居全球第一。
作为曾经的“自行车王国”,我们有着独特的自行车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自行车也在不断进行着变革!
1791年,法国人西夫拉克制造了木制的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造出来了。
1866年清朝派出了第一个出洋考察团,其中19岁少年张德彝在游记里使用到"自行车"一词,于是自行车一词首次在国内出现,并被一直沿用至今。
因为是舶来品,自行车就有了洋车的别称。亦称谓脚踏车和单车等。
1868年,上海从欧洲运来了几辆自行车,成为富人家和洋人的奢侈玩意。
直到1897年,国人第一家自行车商行——同昌车行诞生(凤凰牌自行车前身)。
60、70年代,自行车才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国人家庭的追求。自行车在国人家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永久、飞鸽、凤凰等,成为家喻户晓的自行车王牌。女孩子要嫁人,就看男方家里有没有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录音机),没有那就可能要重新考虑了。出行,如果能从邻居家借一辆自行车,那是很大的面子。定期上油、车座上加一个座套、前梁上加一个小孩椅子和后座上挂带热水的开水桶,成为当时自行车的附加标配。一家3口甚至5口共骑一辆自行车成为国人的共同行动。
稍微大点的单位,开始修建自行车棚,供本单位和外来人员存放。当然,随着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自行车也已经不再那么娇贵,由原来单纯的存放自行车演变为电动车为主。一度时间废弃的自行车长期风吹雨淋成为一堆废铁。现在的自行车棚面积越来越少,越来越高档,但职工的自行车却是越来越少。单位和小区的空闲逐渐被汽车挤占,就连原来的自行车棚只要是够宽敞和够方便也被汽车占领。
如今,自行车也不再是单纯的实用型代步工具,而渐渐有了时尚、运动、休闲、健身等新定位,休闲型、公路型、山地越野型等各种类型各种功能的单车出现,但是骑车的人群也仅限于 “发烧友”和小众,那个曾经浩浩荡荡的“自行车王国”时代已经过去了……。
自行车,阅尽世间沧桑,历经岁月洗礼,与其他许许多多的产物一样,经历了面世、贵族、平民、转型的过程。但这段历史,让我们看到了国人与自行车的碰撞,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反映着我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