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云南曲靖17岁的小伙崔庆涛刷屏了,原因是邮递员给他送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正在工地上帮父母干活。
我想,这件事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不在于一个农村小伙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中国最高学府这么简单,毕竟每年农村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的不在少数。
更触动大家的是,当其他考生还在为庆祝高考结束或者推杯换盏,或者游山玩水的时候,小崔却在工地上帮父母干活。
鲜花和掌声,永远都属于那些付出艰辛努力,对梦想永不放弃的人,小崔便是。
(2)
去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的一段采访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和讨论。
小熊在采访中直言,现在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大学,并且拿自己作为例子,称自己的父母都是外交官,从小就给他营造了一种极好的家庭氛围。
坦言自己属于中产阶级的孩子,从小衣食无忧,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在教育资源上享受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很多外地的农村的孩子却完全享受不到。
讲真的,我很佩服小熊的思辨能力,他没有大谈特谈自己高考的状元经验,而是坦诚直言,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优先享受到的良好教育资源,这种坦诚和真挚让人钦佩、赞赏。
现实也确实如此,家境好的孩子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从小眼界开阔,必然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有更多的选项。
有些人的孩子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可是,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既然你一开始没有赢在起跑线上,那么,就应该在长跑的过程中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毕竟通往成功的路上,那个门都不是轻而易得的。
就怕比你家境好比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而你却自怨自艾,把“寒门难出贵子”当成了放弃人生追求和奋斗的借口
(3)
曾经看过英国的一部记录片《人生七年》,讲的是通过对12个来自不同家庭环境和不同阶层的小孩每隔七年的追访,最后揭示了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仍是富人。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其中有一个叫尼克的来自贫穷家庭的小孩,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
所以,我们可以质疑寒门出贵子的成功率,但是,没有一个所谓的人生之门是绝对的。
中国也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讲的就是如果一味地享受着前辈带来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最后只能以落魄收场。
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就家徒四壁,甚至连至亲都没有。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可是,我们却可以选择自己以后想要的人生。
(4)
前几天,各大媒体报道了一篇《跟踪记录中国不同阶层的3个孩子的10年人生轨迹》,看完之后,很多人唏嘘不已,不自觉地对号入座。
有人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农村辍学的女孩马百娟,有人觉得自己更像那个小镇青年徐佳,当然也有人跟北京少女袁晗寒很像。
不同阶层的三个孩子,10年的跟踪记录,最后呈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农村女孩马百娟早早结婚生子,在封闭、落后的生活环境里逐渐失去自我;小镇青年徐佳,通过努力,在城市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处;北京少女袁晗寒的人生则个性、潇洒、无拘无束。
唏嘘过后,是否应该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呢。
罗振宇曾经说过“今天的中国,社会分层还没有最终形成,教育分层也还远着呢,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超越自己的阶层”。
雨天,没有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阶级固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要再被“寒门难出贵子”的言论蒙蔽了自己的心智。
寒门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人生追求和奋斗的借口,而应该成为我们更加努力前进的动力。
只有不信命,只有勇于改变,才能赢得精彩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