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活动参加
镌在改革的丰碑上(十)

镌在改革的丰碑上(十)

作者: 薛顺堂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10:01 被阅读39次

这是二十年前的一篇稿子,现在,孔庆年同志早已从宁江区副区长的职位上光荣地退了下来,他在任时,分管公交、财贸系统经济体制改革。现在的宁江,和二十年前的宁江完全不一样了,伴随着松原市的发展,五城建设的宏伟蓝图在一步一步的实现,一座现代化的"国家级园林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已经崛起在美丽的松花江畔。

心系宁江    秉公理财

--记宁江区财政局局长孔庆年同志

孔庆年,这位当年曾是生产队队长的硬汉子,现任宁江区区长助理、区财政局局长的他,用辛勤和汗水、用爱岗敬业带头实干的精神,捧起宁江这块明珠,使宁江步步走向辉煌。宁江的老百姓都知道,就是这位出身普通农民家庭的庄稼汉子,上中专、念电大、把现代化管理知识溶于本职的财政工作。使宁江区财政状况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渐好转,在机遇和挑战的夹缝中,显露出一条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希望之光,用他的赤诚和爱心,为共和国的大厦加了瓦、添了砖;为宁江区父老做出了一个人民公仆的应有奉献,交上一份展示宁江区跨越新世纪宏伟蓝图的合格答卷。

一、受命于危难之中

一九九五年末,在区县分设的重大改革中、就职于松原市财政局农财科科长的孔庆年,被调到宁江区担任财政局局长。当时,一大批青年同志和精兵强将都志愿报名到扶余县去大展宏图,而我们宁江区机关和事业单位却留下一千多名所谓的老弱残兵。这时我区的财政状况如何呢?财政收入面临企业效益下滑,举步维艰,财政支出呼声甚高,退休劳保社会抚恤支出超出正常比例;大中专毕业生及社会发展一些硬性支出迫在眉睫。就在这艰难起步的一年,孔庆年同志带领机关同志一不等二不靠,奔波于中央、省、市等各机关部门;筹措资金,利用世行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扶持了乡村养牛、水浇麦项目、开展了对农村的科技投入、脱贫致富等活动,这样做,不仅使广大社员都亲自感受到现阶段财政工作对农村致富奔小康和希望所在。而且也为以农业为基础的宁江区提供了可靠的后续财源。

二、情系宁江绘蓝图

当人们在一天的工作之余,漫步在花园般的长宁西街、文化南路时,当人们满怀欣喜领到按月足额工资享受天伦之乐时,可曾想到,在财政局预算科微机的屏幕上显示出这样惊人数字,从一九九五年财政支出的三千八百七十万元基础上,到一九九八年末增加到一亿零七十五万元,这么大的支出伸手要不来,哈腰借不来,要靠什么来实现?很简单,要靠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实现。

几年来,孔庆年同志情注天职,爱洒岗位,用自己拼搏和进取,谱写了一曲曲奉献者之歌,这位来自农村又受过高等教育的财政局局长,心中时刻挂念着宁江区父老乡亲。在工作实践中,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行为准则:坚持原则、秉公理财、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用人格的力量影响周围同志。

孔庆年同志认为,向上级财政部门要饭吃,只能解一饥,不能解百饱,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闯出一条壮大宁江区自己财政的路来。于是,他一方面注意发挥留在宁江区老同志多的优势。他说,我们这些老同志,不是吃闲饭的老弱残兵,而是开发建设宁江区的宝贵财富。他多次组织老农艺师、老会计师、老经济师为振兴宁江区财政献计献策,勾划宁江区域发展的蓝图、并及时向区委、区政府领导建议,要发挥宁江资源、人才优势、挖掘宁江区资源、效益性财源,围绕松原市区发展,开辟和建立优质高效低耗的农业产业化大市场。这个建议,得到了区领导的采纳,成为我区财源建设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饱蘸汗血写人生

孔庆年同志日常工作中,坚持从自我做起,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为官,从一点一滴做起。抓好机关的行风建设,一是从抓理论学习入手。增强机关干部的公仆意识;二是以创建各种精神文明活动为截体,推进行风建设的开展;三是以创先争优为竞争机制,坚持纠建并举,努力为基层和群众服务。孔庆年同志心里时刻装着全区四十万人民群众,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着对宁江区百姓的浓厚情怀。

1996年,孔庆年身患腰间盘突出症,他躺在床上,强忍病痛。以惊人的毅力,完成全区财政预算的测算和编制工作。

1997年,我区遇到了大旱灾,许多乡村大面积农作物枯死,造成绝收,孔庆年同志和广大农民一样心急如焚。这时,省里拨下80万元救灾款,为了保证救灾款不挤、不占、一步到位,他与民政、乡镇等同志一起研究如何把救灾款按时足额发到灾民手中,使广大灾民都深刻领会党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1998年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孔庆年同志身先士卒,带领机关干部,冲在第一线;坚持到最后胜利。

在城镇,面对着企业经济效益滑坡,职工下岗的问题,他多次与民政、街道办事处共同研究和制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筹划再就业工程。

在农村,为为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他多次主动的到省里争取世行和农发立项资金,帮助朝阳乡郭家村、新城乡四家子村开展扶贫解困工作,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民向大自然、向贫穷、向愚昧挑战。经过一年多努力,使这里从根本上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并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有耕耘,就有收获。孔庆年同志连续多年被评为区、市优秀共产党员、模范领导干部、他所领导的区财政局也连续几年被评为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孔庆年同志就是这样,用自己辛勤和奉献、用汗水和心血谱录了一个人民好公仆的形象,写就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赞歌。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日

前排中穿兰背心抱球者为孔庆年

相关文章

  • 镌在改革的丰碑上(十)

    这是二十年前的一篇稿子,现在,孔庆年同志早已从宁江区副区长的职位上光荣地退了下来,他在任时,分管公交、财贸系统经济...

  • 镌在改革的丰碑上(八)

    与孔繁臣合作 一九九七年,局领导给我加了一个担子,让我到财政局所属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扶余会计师事务所兼任所长职务...

  • 镌在改革的丰碑上(九)

    坚持三位一体 以会计管理为主搞好教学和科研 (此稿是1994年省财政厅在辉南县召开的全省财政教育工作会议上本人代表...

  • 镌在改革的丰碑上(序)

    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九四年,这十五年是决定我国改革开放成败的前十五年,我从三十六岁到五十一岁,由青壮年步入到中老年;...

  • 镌在改革的丰碑上(一)

    生猪经营与改革的拓荒者 三十四年前的一九八四年,我们家乡扶余,不仅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而且是生猪主产区,在改革开放...

  • 镌在改革的丰碑上(二)

    张老的新课题 一九八五年春天,我在酒专卖局主持工作期间,财政学校校长张毅找到我,一见面他就说,没想到你大薛也是个官...

  • 镌在改革的丰碑上(三)

    关于粮食生产上新台阶的研究 一九八九年,省财政厅要求各市县村财政改革为内容的理论研讨活动,并要求撰写论文参加全省演...

  • 镌在改革的丰碑上(四)

    再上新台阶 一九九一年,时任财政局长的张凤和同志(现己故)对我说,大薛呀,程局长在任时,听说你和庆年俩写了一个促进...

  • 镌在改革的丰碑上(十一)

    1993年省财政厅要求各市县撰写乡镇财政改革十年成果的文章或录像,当时主管农财、农税的付志新局长找我,让我写一篇既...

  • 镌在改革的丰碑上(五)

    关于张老师 1990年,我与马金萍合作,为老校长张毅写了一篇题为《清晰的履痕》的报告文学,此文在《镌在改革的丰碑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镌在改革的丰碑上(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jj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