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坐在井里,说天只有井大。这肯定是错的。但他确实看到了天。而且与我看到的天应该是一样的。只是人们对天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人说天就是天空。就是我们抬头就能看到的蓝天白云。也有人说天就是包裹地球的大气层。这个大气层,光厚度就有几千公里。还有人说天就是太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宇宙。只是从古到今,谁也不知道天有多大。……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天地母。”老子虽然是在说道,可也提到了天。从某种意义上讲,道也是可以理解为天的。或者说天就是宇宙……
天到底有多大?就连天文学家也没有定论。《吕氏春秋》在论述天道时说,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什么叫其大无外呢?无外就是没有边际。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没边儿没沿,大到你无法想象。什么又叫其小无内呢?无内就是无穷的小。小的就像一粒沙子。可佛祖释迦牟尼又说,“一粒沙含三千个大千世界”。说明沙子还不是最小的,它还可以细分。現代物理学告诉人们,再大的物质也是由基本粒子组成。即便是一个分子,也可以细分为原子,电子,质子,夸克,中微子……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说不定今后还会有什么“子”被人们发现。这也就是说,天虽然其大无外,但它又很小很小。小到人的肉眼都无法看到。即便是当人们无法用肉眼看到它的时候,他仍然可以细分,再细分……
我没有专业的物理知识,只能说两句外行话。既然天是由看到和看不到的两种形态所组成,那么当我们什么都没看到时,能否把天理解成“无”呢?特别是我们所面对的这个喧嚣繁杂的世界,它到底是从哪儿来的?经过反复思考,我这里好有一比。假设有一间空房子,里面空空如也,啥也没有。我姑且把它称之为无。但房子终归是要住人。而且还要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这是否就演变成为“有”呢?但是所有能用肉眼看到的东西,最终结局又都是无。因为人会衰老死亡,物件会变旧损坏,而最终被抛弃……一切又都回到原点。想当初,房间里空无一物,是因为有了人,这才想到了物,也就是那一系列的生活用品。无之所以变成有,都是因为心,心不在了,有也就变成了无。最终还是回归到原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六祖坛经》上的四句禅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这就是我,一个胸无点墨,而又爱瞎胡琢磨的俗人,坐到井里,或者说是坐到家里的胡说八道,与胡思乱想。
2022.9.2草于银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