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

《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

作者: 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 来源:发表于2022-03-23 06:28 被阅读0次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共学《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先恭诵原文: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孝经》第一章《开宗明义章》,就提到“先王有至德要道”,“要道”的内涵没有详说,这一章就把“要道”给我们详细的说明、广述,所以称为“广要道”。

上一篇“五刑章”指出不孝是最大的罪恶,如果社会上出现要挟领导、毁谤圣教,目无尊亲,就是大乱之道。

那么如何使社会和谐、天下安定?

《礼记·学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治理国家、使社会和谐的方法,首先要重视的是教育,这个是要道。孔老夫子告诉我们:「教民亲爱」,要想真正地让老百姓相亲相爱、和睦,再没有比孝更好了。父母对我们的恩德这么大,我们都不能对父母敬爱,那对其他人还谈什么?“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从小到大,我们吃的、穿的、用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父母在操心,父母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对父母都不孝,那就是悖德悖礼。怎么办,从哪里教起?必须从教孝道开始,所以说“教民亲爱”莫过于教孝道。

宋朝儒者邢昺在《孝经正义》中写道:“君能行孝,则民效之,皆亲爱其君。”在古代聪明智慧的君王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都是先身体力行孝道,做个好样子出来,百姓纷纷效法,人人敬爱父母,社会真的是“不严而治”。

下面看“教民礼顺,莫善于悌”。人与人相处,难免有摩擦,如果互相以礼相让,能够互相容忍,能够尽量地尊重对方,社会才能和谐。教礼从哪儿入手呢?夫子这里讲“莫善于悌”,悌道就是指“兄友弟恭,长幼有序”,长辈与晚辈,兄长与弟弟之间他要讲一个先后之次序。年长的人要关怀比自己年幼的,年幼者要尊重年长者,这就是悌道,所以“悌”本身含有恭顺的意思。人能有恭顺,他自然就能够讲礼。

宋朝名相司马光,虽然做到了宰相,可是他对自己的兄长,却一直毕恭毕敬,在兄长面前没有以宰相自居,还是一个弟弟的身份,精心照顾兄长,处处嘘寒问暖,吃饭也是先夹给兄长吃。尽管公务繁忙,身体也不是很好,但是对兄长照顾还是无微不至。他身居高位而不起骄慢心,仍然是恪守孝道,恪守悌道。人们看到了,对他也就生起感佩之心,效法之心,自然就能够礼顺他了。

接着再看「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孝是对父母尊长的态度,悌是从兄而弟,到周围的人,推而广之,可以延申到整个的社会,形成「风俗」怎么能够把社会风俗导归正途呢?能够都变成善良呢?「莫善于乐」。我们都希望能够改变不良的风俗,使得社会愈来愈稳定,民心愈来愈淳厚,夫子告诉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乐。音乐是最容易使人产生共鸣的教化形式,有史料载,从黄帝时代到唐尧虞舜,历代帝王都有自己的乐师和乐舞,帝王要研究音乐,当作教化人民、团结族群的一种重要形式。孔子更是把乐列入《六经》之一(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课程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日本著名科学家江本胜博士,他对水来做实验,研究音乐对水结晶的影响。他给水放音乐,再把水迅速冷冻结冰,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它的结晶,实验发现,不同的音乐居然导致水结晶的图案完全不同。听美妙的音乐,结晶很美!听“离别曲”的水结晶,好像这水的心都碎了;听重金属音乐,摇滚乐,水的结晶也好像散架一样。我们人体70%是水分,可想而知,音乐对人体的影响,所以听音乐一定要有选择。怎么来鉴别呢?子夏在把音乐分为三个类别,“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这是讲到不同的音乐艺术有不同的效果。这个“治世之音”,治世是太平盛世,在太平盛世里面的那些音乐,听了以后,让人生起快乐、生起喜悦,内心平和。据史料记载,相传舜帝南巡时,施行“以乐教化”,他对音乐很有研究,提出“音乐是根据天地精气制成的,是四时八节气候变化规律的体现,创作出和谐的乐曲,用以教化黎民百姓,达到实施乐教,天下大治”。可见舜帝早已将“以乐教化”列为治国方略的重要部分,他在南巡奏韶乐,就是以乐教化的具体表现。据传“韶乐”美妙动听,演奏时“凤凰来仪,鸟兽齐舞”,感天动地。孔子听了“三月不知肉味”,认为韶乐“尽善尽美”。“乱世之音”是什么?“怨以怒”。一个乱世的音乐,听起来好像有一股怨气,仿佛一个人在发脾气,在那里唱,在那里呐喊。听到这种音乐,我们就能判断“其政乖”。上个世纪70年代,流行于英美的朋克音乐,其艺术表演者穿上磨出窟窿、画满骷髅和美女的牛仔装;男人们梳起鸡冠头,女人则把头发统统剃光,露出青色的头皮;鼻子上穿洞挂环;身上涂满靛蓝的荧光粉,以此表现他们的与众不同,表现他们的叛逆,表现他们对这个现实社会的不满。他们的音乐风格可能不大一样,但音乐的特点却同出一辙,那就是:叛逆、叛逆、再叛逆!他们反叛传统、反叛制度、反叛日渐枯燥毫无激情和意义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出现了诸多的危机,政治的危机、经济的危机、金融的危机,通过这个音乐形式,就可以判断是治还是乱。如果到了亡国的时候,“亡国之音”是什么?“哀以思”。一听,凄凄惨惨戚戚,让人内心悲痛,萎靡不振,那些所谓的靡靡之音,听了这种音乐,自己也会变得萎靡不振,一筹莫展,进入困境,甚至有些音乐让人产生面临绝境的感觉。比较极端的例子是1932年,法国有人制作了《黑色星期五》的音乐,在这首歌存在的13年里,听过的人没一个能笑的出来。很多人患上精神分裂,抑郁症等,自杀的人竟数以百计。自杀者留下遗书都说自杀是因为无法忍受着无比忧伤的旋律,此间还有无数的吉他,钢琴等艺术家弹过此曲后从此封手。作者死前深深的忏悔,他说没想到这首乐曲给人类造成了这么大的灾难,这并不是他的初衷的,他自己也没想到此曲会害死如此多的人,于是和欧洲各国联手毁掉了此曲。如果放任不管,更多人听那种哀乐,一天到晚都会萎靡不振,当然事业就不能成功,工作也不可能顺利,家人也不能够和谐,长此以往,小至个人,大至国家、社会都是这样,就变得亡国了!孔老夫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最后呢?「成于乐」,究竟圆满的时候,哪一方面都是十全十美的时候,所以这个乐是有它非常深厚的内涵,所以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是不言之教,不过,这个很不容易啊!广义上讲,乐作为一门艺术,推展开来还包括戏剧、电影、网络,特别是现在人人一部手机,自媒体的内容健康与否关系很重大,关系到教育、民生,社会治安,可不是个小事情。下面又说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安上”,使在上位的人心安,“治民”指社会安定、人民和睦。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最好就是用礼来教化。唐玄宗御注中说到“礼所以正君臣、父子之别,明男女、长幼之序,故可以安上化下也”,古人用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为五种,所谓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每种关系礼的内涵也给予了明确,人就自然懂得如何处理关系,所谓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等。通过礼的教化,可以扶正君臣之间的关系,父子之间的关系,理顺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真正明白这些道理,大家各自敦伦尽分,安于本分,互相不争、互相礼让、互相感恩、互相关怀帮助,让家庭能够和睦,让社会能够和谐,这是礼教带给我们的好处。所以能够安上化下,在上位的领导也不用担心人民要造反,懂礼教的人不会造反,有孝心的人绝对不会造反。

思考题

1.怎么做到移风易俗,把社会风俗导归正途呢?

2.为什么说“安上治民”,要用礼来教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tc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