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人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尤其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感觉可以用喜悦和兴奋来强调积极的一面,也可以用悲伤和痛苦来强调消极的一面。
研究表明,“情绪弹性”是成功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孩子们度过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起起落落,抚慰痛苦的经历。
那父母可以通过塑造情感意识、接受和适应能力来帮助孩子培养韧性。
第一步:从父母开始
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优先考虑自己的情感生活。当父母以理解和善意承认自己的感受时,就会成为孩子学习和同情的对象。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以身作则。当父母通过散步、与朋友交谈或听音乐来消除焦虑或悲伤等情绪时,他们教会了孩子自尊和适应力。另一方面,当他们为孩子提供类似的支持时,他们也帮助他们管理自己的情绪。
这段情感之旅需要耐力和一点勇气。毕竟适应能力是一种我们都渴望的心理超能力,它是一种面对逆境还能从中恢复并茁壮成长的能力。
第二步:接受并确认所有的情绪
当父母以同情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情绪时,孩子会感到被理解和被重视,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孤单,认为他们的经历很正常。这种父母的肯定会增强孩子的信心,支持他们的耐力,并为移情奠定基础。
帮助孩子与他们的情感生活建立联系,包括所有的情感,而不仅仅是愉快的情感。虽然大多数人很容易接受孩子们积极或快乐的感觉,但他们可能会无意中阻止孩子们的消极情绪,比如愤怒或悲伤。
例如,善意的大人可能会说:“不要生气”或“没有什么好难过的”,无意中关闭了对这些感觉的探索,而不是解决它们。当出现这种回避时,它会干扰对困难情绪的理解和掌握,导致情绪盲点。
我们都有想要逃避的感觉。我们对情绪的适应程度是个人的,部分受经验的影响,这时父母可以问自己:我应该拥抱什么样的感情?我和别人分享什么?我试图压抑或隐藏哪些情绪?
家长需要记住,培养情绪弹性需要包容所有的感受,这种接受对于帮助孩子驾驭困难的情绪至关重要。
第三步:帮助孩子调节和共同调节
孩子们通常需要父母帮助他们控制突如其来的情绪,依靠成年人更成熟的神经系统来寻找稳定。
当一个人安慰另一个人时,这个过程被称为“共同调节”,我们有时能从这种情感活动中受益,但孩子们更需要它来认识、调节自己。
当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可以给一些简单的安慰,比如温暖的、同情的话语,一个温柔的拥抱,或者只是平静地坐在心烦意乱的孩子身边,这取决于孩子的需要和偏好。
这种共同抚慰的过程也是自我抚慰的过程。通过经历不安,接受安慰,恢复平静这个过程的循环,孩子们就可以明白消极时刻战胜的,至少是可以继续往下走的。
共同监管并不意味父母在任何时候都要参与孩子的情绪。孩子们也需要空间用自己的努力来建立情感调节能力。
在这些时候,父母可以调节自己,给孩子自我安抚的空间。这个过程培养了他们的韧性和自信,并帮助他们设定个人界限。
第四步:建立一个情感工具包
孩子们并不是生来就知道如何管理和表达困难的,比如愤怒或受伤。他们需要学习各种各样的情绪,以及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他们会在生气的时候打别人吗?会在被忽视的时候大喊大叫吗?会在受伤的时候哭泣吗?
一般,孩子们通过观察成人来学习。当父母公开表达他们的情绪时,不管他们是否表达得当,孩子们都会观察、倾听和学习。因此,父母应该建立健康的情感习惯,作为孩子的向导。父母最好通过自己练习这些技巧来教会孩子情绪调节意识。
孩子们还需要发展自己的情感技能来管理各种感觉和情况。如呼吸练习,肌肉放松,自我检查,或重新构建消极的想法,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有用的调节工具。
找到自己喜欢的应对技巧是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过程。有些孩子可能会在拥抱中寻求安慰,而另一些孩子则更喜欢物理空间。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轻柔的音乐很舒缓,而另一些人则觉得很烦人。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和个人需求帮助他们找到情感资源。
第五步:情感练习:需要不完美
对于父母来说,没有任何一种控制情绪的方式是完全“正确”或完美的。
情商是一个终生的过程,父母并不总是正确的。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他们需要真正的榜样,积极应对自己的情感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