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青春
拙见|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拙见|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作者: Sept_Z | 来源:发表于2017-12-27 13:23 被阅读0次

    文|Sept_Z

    图|网络


    今天想围绕“无病呻吟”四字写下点什么。

    文题引了词人辛弃疾的词句,只参表浅之意。

    在此致敬。

    【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大意:时光匆匆,一生无顺心之事。不是一会叹息,就是没病也要哼唧几声。
    寓意:话闲居山林之心态,愤懑抑郁之情甚明。
    部分字词意思:“百年”,犹言一生。“光景”,犹言光阴。“心”,指心境。
    出处:《临江仙·老去浑身无著处》(宋代,辛弃疾)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将智能手机视为了掌中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现象的确是这个社会进步的体现,或许多年以后“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被后代作为21世纪的一大历史现象来研讨(大胆猜测);但是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把不仅是将双手抓附在了手机本体上面,更将思想寄托在其中。荒芜度日的那段时间,多少人将自己的思绪传达在各个网络平台。久而久之,各种所谓“鸡汤文”也顺随而生。

    于是,许多学者、名人、大咖开始发声。因为他们渐渐发现,流连于这样的网络平台或是抒发所谓情感的大多是一些“年轻人”——他们眼里“未经世事的年轻人”。而在他们的“分析”与认知里,这样的年轻人往往有着一些微妙的“共同点”:

    1、喜欢用华丽繁复实则虚无的词句来形容此刻微不足道的小事所触发的情绪——“无病呻吟”;
    2、喜欢在“低气压”(即情绪低落)时浏览“鸡汤文”;
    3、喜欢将以上两点结合使用并利用各网络平台传达,却难以真正振作。

    于是不少学者开始担忧,理由是他们认为当代年轻人内心过于脆弱,行为态度懒惰,甚至是精神涣散。未来的路尚广尚长,何必困于如芥小事,拥有那么好的年纪,又有什么可烦恼的?在他们眼中,“黄毛小子/丫头”那些寄托思绪的言语成了无病呻吟,“鸡汤网文”则被视作“毒鸡汤”。

    这不由得让人深思。

    我们回顾一下这种现象,各网络平台上的思绪文字当真是“无病呻吟”?“鸡汤文”当真成了脱离实际的废话?若为肯定回答“是”,我却要为其正名——这所谓的“无病呻吟”是不应被禁止或排斥的。

    借网络平台抒发情感的文字,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是与时社发展相伴而生的“心灵日记”。

    大家一定有听到过这样的对答:“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选择怎样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是调整自己的心态?”答案常因人而异。热爱冒险的青年或许选择出发攀登远方某座山峰,喜欢摇滚的一类人可能会即刻奏出可以宣泄的乐响,但我们终会听到“借之以笔,写下文字,写着写着,心情就会好多了”这类答案,而说出这样话来的,必有一类为情感细腻或心思敏感之人,这类人往往与黛玉之抑郁相距更近。没错,网络未发达的过去,一笔一纸,是抒发情感的载体,而处在如今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网络平台不过是载体发展成的另一种形式,是这类人伤感时的日记本,翻见于陌生人,他们与之分享,相互慰藉罢了。而若没有相应的“鸡汤文”适时抚慰人心,激人前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局面?知己难酬,敏感的心久久处在低迷的环境下,愈发抑郁。又及所谓“负能量传递”一说,若另有易敏感人群,见字生悯,共得悲情,则大可不必点阅。由此,这样的“无病呻吟”是可以存在而不应被禁止或排斥的。

    举前段时间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例子:

    温是班上的一名同学,现已退学,心理方面的原因和与人相处不和所致。由我所知,她是一个敏感固执的女生,渴望充实的生活,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度日,却格外在意他人看法。乐于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情感文字,却被人称作“矫情”,时间久了,发展为室友口中的怪人。常常一个人在角落自言自语,后因为语言涉及“要伤人杀人”一类,曾被同学报告老师,然后很长时间不见她来上课,听闻被老师家长带着多次心理咨询,往返于各个医院。我只知道,后来看到的是由她在网络平台发布的类似于“我没有心理问题,专家都有鉴定!”又如:“我有我的世界,你们不懂也不要干涉我的生活方式!”那一刻,心酸,无论是否真的出现问题,她无疑是孤独的,长久以来,她可以宣泄的,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了。如果连这种方式都没有……又会是怎样的状况?


    以辩证法观,网络式情感日记与“鸡汤文”自有它们存在的道理。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名言“存在就是合理”。此非勘误的标准。查阅《西方哲学思维观》一书,其中解释该名言的意思是“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找到其存在的理由。” 事实上,黑格尔的名句并非善恶扬弃的借口,只是阐述了任何事件皆有因果关联,套句俗话就是 “事出有因”,即已有的事物都可以找到恰当的解释。“无病呻吟”和“鸡汤网文”自然有存在的道理——情感抒发、激励人心。理由何在?相反,如果一个人在伤感的时候,无法从中获得慰藉与动力,那么对其而言,这先跟敲键及点阅操作又有何意义?由此,可以得出,是有一定作用的。又及,终日沉迷浏览“鸡汤文”、“空抒细愁”的“年轻人”,顺逆全在于己,若情志懒靡,有什么理由归罪于其他?如果自甘沉沦,其他不过借口而已。

    综上所述,“无病呻吟”可存,“鸡汤网文”勿斥,敲键、点阅、选择全在于己。

    因为,

    人,终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本文版权归Sept_Z所有,支持读者转载分享,如需修改或重新排版请联系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拙见|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xu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