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650295/cff5142669a311fb.jpg)
昨夜靠在床上读了几页《长生殿》,然后拿过手机翻看,见有一篇关于如何治愈拖延症的文章,正击中我的要害,便立马转发朋友圈和QQ空间以及新浪微博了。
此时已是半夜十二点多了,本该睡觉了,却突然想,此时不动手还待“拖延”到何时,于是立马在手机上打下一个题目《如何分辨四声、平仄与入声》,然后便开始写(应该是敲击键盘),写完开场白已经一点多钟了,有六百多字。总算将拖延了几个月的事开始办了。遂睡觉。
十几年前有了电脑,便在那些诗词网站上以屠龙斋主人的网名流连忘返,经常好为人师,指出哪一句的格律不对,哪个字的平仄错了。其时便萌生了写一篇如何分辨四声平仄的文章,可是却拖延了好几年迟迟未能动手。
一直到一位编辑向我要稿子,才急中生智,将发给一位朋友谈论如何分辨四声平仄的两封电子邮件摘编一下应付了事。
这样做的好处是省却了引经据典、长篇大论,把严谨的理论变成了朋友间私底下的娓娓而谈。一件拖延了好几年的事总算了却了。
后来发展到可以自己在电脑上录像了,便又萌生了将如何辨别四声平仄搞一个讲座式的东西,进行录像,毕竟辨别四声平仄是要人听到如何发音的,应该是“眼见为虚、耳听为实”的。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拖延又是十来年。
不久前在美国就打定主意,这次回国后一定要将这个录像完成。谁知道回来后又是一拖再拖,好几次打开手提电脑,又觉得没有准备停当,不好胡乱录像。
最后决定,应该先搞个讲稿,免得信口开河离题万里。谁知这个讲稿又拖着迟迟不能动手。
起先想等《牡丹亭》看完了再写,谁知《牡丹亭》看完了又看《长生殿》,于是就想索性等《长生殿》看完了再写。
要不是昨晚读到了这篇关于如何治愈拖延症的文章,而下定决心立马动手写,我恐怕又会在《长生殿》看完了之后去看《桃花扇》,从而决定索性等《桃花扇》看完了再写。
然而接下来还有《西厢记》,还有大把的名著排着队等着我去阅读或重读,谁知道我还会不会再拖延下去。先写个讲稿反而成了拖延的绝妙借口。拖延复拖延,拖延何时了。
拖延其实就是一种惰性。我不能被惰性左右了,在本月底前一定要完成讲稿,7月上旬,哦不,还是7月底前——给自己宽裕一点——完成录像。
2018年6月25日于杭州痴情书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