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噬”有多种意思,以下是其中几种:
1、反咬一口。
《艺文类聚》卷七七引·北魏·温子升《印山寺碑》:“蜂虿有毒,豺狼反噬。”
2、比喻背叛。
《南齐书·江谧传》:“犯上之迹既彰,反噬之情已著。”
3、比喻受人之惠,反加陷害。
宋 陆游 《书包明事》:“方岐公贵时,所荐达士大夫多矣,至其失势,不反噬以媚权门者几人。”
4、泛指自己办了坏事反而诬陷别人。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近来有些人,凡是自己善于在暗中播弄鼓动的,一看见别人明白质直的言动,便往往反噬他是播弄和鼓动,是某党,是某系。”
(以上搞自《百度百科》)
综观之,“反噬”大概有由某一面走向其对立面的意思,这是一个“辩证法”中的“正”(肯定)到“反”(否定”)的过程,时间会客观地见证这一过程。
“反噬”行为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而会遇上,特别在非理性的施受关系(比如雇主和雇员、主人和仆人……)中更容易发生。本来自我、自利、自私就是人的本性,如果人不受理性的约束,反而受到非理性的怂恿,这种本性就会愈加激烈,欲望更加膨胀,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最后发展至难以控制,发生“反噬”行为。
要想防止“反噬”行为的发生,或者减低“反噬”行为的危害,首先施者就要回归理性,对受者进行约束,建立正常的施受关系;其次,要让不同的声音发声,听取不同的意见,平衡可能的或者现实的“反噬者”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