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外,寒气逼人。而教室内,温暖如春。
在如此优越的环境当中,学生理应珍惜大好年华,奋发有为。可事实上,每节课上,班上总有几位学生,昏昏欲睡。遇到此等情况,作为老师的我,多半会停下课,要么严厉地批评学生不求上进,要么和颜悦色地让其站起来,提提神。课后,我会把这些上课睡意大发学生找来谈话,当问到上课瞌睡时的原因时,他们都说到了教室暖气太舒适,让人控制不住自己,自然而然地睡起来。虽说学生所说的理由,有为自己不思进取的开脱之嫌,但舒适的学习环境,确实对学生的懒惰表现起了一个催化作用。
社会发展了,学生上学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这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办学条件、学校育人环境的不断优化,在我们学生身上,出现了懒惰,怕吃苦的思想和行为。而且,学生的这种懒惰思想,大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两句至理名言,从古到今,一直被我们读书人奉为经典。越是处在物质得到极大满足的当代学生,越要培养这种在学习上勤学苦练的意志品质。若是我们一味地迁就学生,给他们提供越来越好的舒适读书环境,那我们的学生,将会越来越脆弱,经不起未来生活的风吹雨打。想想,这都是可怕的事情。
所以,当一些在课堂上瞌睡打盹的学生,我语气变得极为严厉,除了厉声训斥外,有时还会把他们站到教室外面,让他们感受一下北方十二月冬天的寒冷。这样的教育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效果不是那么好。有那么一次,刚把昏昏欲睡的学生打发到教室外面,恰好被在教学楼巡查的校长发现。不用讲,学生还没有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又被校长打发回到了教室。课后,校长语重心长地和我谈了话,委婉地批评了我,并给我说了这样的话:把学生站到教室外是体罚,站到里面就是惩戒。我认同校长的话,如今的老师,必须依法执教,坚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这让我不由地想起我当年上学的情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离现在也不过三十个年头。我所在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后来的大学,不管是教室还是宿舍,根本就没有暖气这个概念。大冬天里,教室外冷冷呼呼地吹着,以至于把窗子玻璃吹得呜呜作响。教室里冰冷地像冰窖,我们这些学生冻得清濞直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学生哪有睡觉的环境,个个头脑清醒。记得很清楚,班里有些同学冬天不穿袜子,脚后跟懂得裂开了口子,严重时会流出血来。宿舍里,条件还要简陋,没有任何取暖设施,只能从家里拿来暖壶,在老师办公室里,灌上热水放在被窝里暖暖冻僵的双脚。遇到大雪降温天气,宿舍里面都冻了。挂在绳子上面的湿毛巾,冻成了冰块,撕扯不开。更有甚至,有些同学的眉毛都结成了霜。
就在如此没有暖气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这些学生,不仅没有沉落下去,反而养成了不怕苦、不怕冻的意志品质。
还有一件事情,到现在我还念念不忘。上高中那会,我有一个数学老师,姓李。一到冬天,他上课有一个习惯,进入教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同学们把窗子全部打开,他呢,笑呵呵地把教室前后门打开。顿时,教室仅有的一点热气,全都被四面八方而来的冷气挤走。我们冻得瑟瑟发抖,四肢发麻。而李老师精神振作,神采飞扬,讲得是津津有味。李老师身材高而干瘦,一身朴素而又干净的西装套在身上,越发显得老师精神。先开始我们还不大理解老师的做法,直到后来我们班的数学成绩遥遥领先,我们也就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有时在想,学生在温暖的学习环境睡觉,不好好念书,这是不是暖气的罪过呢?若是没有暖气,是不是情形就大为不一样呢?事实上,在我们那个没有暖气的读书时代,也有在教室里呼呼入睡的学生。一个不想努力只想教室里入睡的学生,外部环境再怎么变化,也不会影响他睡觉这个事实。我也看到,在如此温暖的教室里,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人家不受暖气任何影响,每天始终如一,不管是那门功课,那件事情,都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
作为一名老师,只希望我的学生不管再怎样的学习环境之下,保持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努力成才,健康成长。若是如此,冬天有暖气,岂不是让自己的梦想有了春天的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