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320765/115ec74ff7bd93a5.jpg)
可能你总是在早上对孩子发火。他心情不好,你心情也不好。
虽然你无数次下决心,无数次提醒自己,有话好好说,不要发火,但有时候还是很难做到。
仔细回忆,这种早上烦躁、情绪低落的情况甚至可以追溯到你的童年。童年里几乎每天早晨,你都是在这样的气氛和情绪中度过的。可能你不记得为什么,只记得早上起来经常性的烦躁和哭闹。而如今的早晨,你则是因为一些小事就莫名地怒不可遏。这明显是有违常理的,但却很难解释,很难改变。
也可能你许久不见父母,期待过无数次孝顺父母、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场面,但是见面没多久,你们又回到了曾经不和谐的相处模式中。
如今的感觉和童年的感觉是一样的糟糕。这种感觉,这种模式,好像永远难以摆脱。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
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这一点大家可能都有体会。比如,孩子偶尔一次突然出现吓到了你,他觉得很好玩,开心得不得了,接下来他就会时不时地吓你一次,因为他要重复这种吓到你之后的开心。
在人际关系中,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小时候形成的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
比如,小时候的关系模式是事事都听妈妈的话,那么这个人成年后就会不断重复这种模式。除了听妈妈的话,很可能还会听配偶的话,听领导的话。即使遇到不愿意支配他或不愿替他决断的人,他也会用自己的优柔寡断来“逼迫”对方不得不向他下指令。
相反,如果小时候的关系模式是习惯性地挑战权威,对父母、老师或长辈的言行批判和叛逆性较强,那么他成年后也会不断重复这种模式。不断地批判权威,挑战上级领导,会成为其重复的内容。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她和她母亲一样,能说会道,独当一面。她父亲是个木讷的人,而且对家里的任何事情都不决断,只管按母亲的指挥去干活。她内心很崇拜母亲,不赞成父亲。
后来,她相亲无数,精挑细选,却嫁给了一个和她父亲一样木讷、追随型的老公。开始了和她父母一样的相处模式。
人原有习惯性的模式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的潜意识,不管人的意识怎样不认同,潜意识还是要寻找熟悉的感觉,开启熟悉的重复模式。
可能有人会说,我的父母经常吵架,相互攻击,我害怕极了,我以后绝对不会像我的父亲或母亲那样和配偶相处。于是你信誓旦旦,引以为戒。但事实却让人失望至极,你总是莫名地焦虑,对配偶发火,慢慢地,你们也开始争吵,你终于不自觉地“教”会配偶如何与你相互争吵、相互攻击。那种气氛和感觉,像极了小时候。
你极力避开的东西,却一直追随着你。因为你习惯了曾经的模式,如果你的生活和感受有大的改变,你的潜意识会感到陌生、没有安全感,所以它会努力引导你回到原来的模式。
有个例子是这样的:在机器声轰轰作响的车间工作的孕妇,生下孩子之后,孩子哭闹不已。后来偶然把孩子抱到了有巨大噪音的车间,孩子居然安稳地睡着了。
不管原有的模式多么糟糕,那却是他熟悉的,能给他的潜意识很大的安全感。所以,不管显意识多么排斥,潜意识还是要去重复。
无论你长多大,无论你走多远,强迫性重复会一直跟着你,如影随形。
你,无处可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