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陇中荟
上坟(李耀胜)

上坟(李耀胜)

作者: 李耀胜 | 来源:发表于2018-11-03 07:27 被阅读49次

    又是一年清明到。

    清明节前后,活着的人都要到死去的祖宗坟上去跪拜、烧纸、祭祖,民间叫做上坟。

    小时候最渴望、最喜欢的事就是每年清明节去上坟,那情景在我的记忆里扎得很深。

    但小时候每年盼着上坟的真正动机,并不是出于对祖宗内心的敬畏和悼念。

    那时候,我们家族共有四家人,我家住在代家湾,另外三家(我爷爷辈的亲兄弟)住在张家湾。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每年清明节前,家族中拿事的长辈会提前到阴阳先生处求得上坟的吉时良辰,然后通知四家人按时一起去上坟。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去上坟。在我们老家,女性一般是不允许去上坟的。每家去上坟的男性人选和人数的多少都是家族长辈们在一起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决定的。

    原则上每家只去一个人,最多不能超过两个人。严格控制人数的原因,是因为上完坟的人能分吃留下的祭祀食物,如果增加一个人,他们就会少吃几口。

    能拥有上坟资格在那个年代也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当时,一年中除了端午节能吃上一顿韭菜炒鸡蛋外,再能吃一次炒鸡蛋的机会,就是每年上坟的当天。

    我爷爷当时在家族是年纪最长的,也算家族中主事的。爷爷以我们一家人少,他们三家人多为由,每年为我们家能多争取到一个上坟的名额。我爷爷定下了规矩:我们弟兄两人每人一年轮流跟他去上坟。

    我们家的祖坟在两个湾共有七处,每个坟墓之间离得比较远。

    这一年轮到我跟着爷爷去上坟。上午十一点从家中端着献食和香、幂币等祭祀用品出发,等七个坟上完,已经是下午五点太阳快落山了,到最后我几乎走不动了。

    如果不是为了上完坟能吃几口炒鸡蛋,我早都不跟队伍了。

    那天大家聚到一起时,他们眼睛看得最多、内心想得最多的是每家拿来献食的多少,虽然嘴上都不说出来,但从每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就用这个来判断上坟人的“孝心”。

    这次上坟四家一共端来三碗献食,每碗献食其实就是炒鸡蛋中有几片肉,叫鸡蛋炒肉,这在当时算是最上等的祭祀食品。

    张家湾的二爷爷家因为穷没能做出献食。在路上,他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言语间时不时都在责怪,二爷爷一直低着头不说话。

    当天,在离我们不远处总有几只狗一直跟着我们上完七处坟。几只狗等我们走后,会狂飙着到坟墓里抢吃扔在纸灰里的几小块献食,而且每次因为抢食不公而互相嘶咬。

    在二爷爷父亲的墓地里,我们跪在坟垛前烧完纸后,爷爷便从三个碗中用筷子夹起最小的鸡蛋片扔到纸灰中以示祭奠。当扔到第七片的时候,一直没说话的二爷爷终于忍不住了:“少扔些,都是喂狗的,扔那么多干吗?”

    这句话一下子把大家对二爷爷当天的怨愤激发出来了,三个人群起而攻之,都骂二爷爷是不孝之子,你来我往一顿数落,二爷爷把头缩回衣服里再也一声没敢吭。

    其实,当时大家心里都很明白,二爷爷说的是大实话,和他们每个人心里的想法是一致的。

    那天上完最后一个坟刚走出墓地,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在坟墓旁的土地上抢吃三碗献食。

    二爷爷那天因为说了句“大逆不道”的实话,就失去那年上坟吃炒鸡蛋的难得机会,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我们,这可是二爷爷内心期盼了好几个月的一场“盛宴”。

    这也许是当时对二爷爷最严厉的惩罚。

    2016年3月30日于乌鲁木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燕姝:李社长的文章,朴实无华,干净凝练,认真严谨,一丝不苟,连多余的一个字都找不出来。每次读完,我都会反思自己。相比而言,感觉我写东西要潦草很多,丢三拉四,白字连篇,有时候还很啰嗦。人说文如其人。这可能本身跟性格和态度有关。身在职场的人,做什么都很仔细严谨。而我呢,没有约束,相对随性,比较自我,写东西也是兴趣,一吐为快,写完就不管了,“懒”字当头。所以文字很粗糙,这种格性也很麻烦,说话做事不过脑,不走心,不知道可能就把人得罪了。都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管干什么,我的火候都差太远,还需好好修炼,向你学习。
        李耀胜:@燕姝 过誉了,您是专家,我是业佘。
      • 李耀胜:👏🙏

      本文标题:上坟(李耀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jh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