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前,读书群里的小伙伴发了刘瑜的一篇文章《对猪头肉的乡愁》,文章抒发了作者通过回味上大学时食堂里的猪头肉而勾起的淡淡乡愁。我虽然基本也算得上是一位结了丁香一样愁怨的女子,读完这篇文章,乡愁倒没勾起,却记起了读初中时在食堂打饭吃的一些事情。
那时读初中都是住校的,去食堂打饭得用饭票,打菜要用菜票。饭票要从家里背大米去换,一斤大米换一斤饭票,菜票用钱买。那时家里兄妹三个上学,生活不是太宽裕,我每个星期的饭票6斤,买菜票的钱6元。记得食堂的素菜大都是1角5分一个,荤菜3角一个。现在看来如此便宜的菜当时却总是舍不得打来吃,每顿花1角5分钱打个素菜,打三两饭,回到宿舍就用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就着饭吃。那时候最喜欢打的菜就是酸菜炒魔芋、炒洋芋片。不知为何,这两样菜总是比别的菜份量多,虽然不大爱吃,看在份量多的份上,两样菜轮流打,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两样菜的味道仍记忆犹新。奇怪的是,现在我却越来越爱吃这两道菜了。
记得上初一的第一个星期,我总共用了一块三打菜,余下四块七全都买了《全国优秀作文选》。三年初中读完,从嘴里省下的钱买的各类书有几百本。现在想想,那时为了买书,省吃俭用的,干劲真大,真是个爱买书爱读书的乖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