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是在去年暑假。
炎热的广州暑假,室内逛馆看展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打开手机预约系统,发现热门的广州美术馆和省美术馆的早已约满,能预约的日期里没有一张余票。只好搜索其他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就是这个时候初次闯入我的眼帘。
选择这个场地有两个原因:一是从未去过,想去打卡探店;二是从坐标来看美术馆位于越秀区,交通比较便利。
就这样,在去年七月的一个炎热上午,我第一次去逛了这个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广州艺术博物院,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艺博院”。
和大多位于珠江新城等繁华地段的美术馆不同,艺博院因为位于越秀老城区,周围也都是一些老旧的小区,所以并没有很多现代美术馆的“新”以及“高大上”的感觉,反而给这里增加了很多人情味儿。
虽然低调,但是广州艺博院的title一点都不小,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重点美术馆。馆内的常设馆有很多,人气比较高的有“高剑父艺术馆”“马思聪音乐艺术馆”“关山月艺术馆”等,此外还会有一些主题展以及各种节日有关的研学活动。
我参观那天,由于是第一次进来,事先也并没有做攻略,从正门进去后,从一个展逛到另一个展,只感觉展非常多,还有各种雕塑,大饱了眼福。又感觉像是走迷宫一般,绕来绕去,又别有一番感觉。
相信不少第一次来艺博院的人,都有这种“走迷宫”的感觉。不同于广州美术馆等其他展厅,由于艺博院占地面积很大,共有四层,且整个建筑是一个环形,每个展厅之间,还都相隔一段距离。
对于我这种路痴来说,经常从一个展厅逛完出来,走着走着发现又回到了刚才逛过的地方,再回头想想才发现路与路之间是相通的。这种意外发现,又给平平淡淡的看展带来很多趣味。
另一个惊喜是艺博院的大院子和里面的鸽子。很难想象,在老旧城区的闹市里,不仅隐匿着这样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博物馆,在博物馆里,还有一个大院子,可以坐下来发呆、喂鸽子、晒太阳。
由于艺博院的建筑是环形的,中间空出的空地就成了一个可以自由休闲的场所,院子里有雕塑、水池、锦鲤、流水、假山,和每天飞来飞去等待着游客喂食的鸽子,就像一个小公园。
逛艺博院,不仅能得到艺术上的陶冶,还能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和鸽子来个亲密互动。正因如此,后来每次去逛的时候都能看到很多孩童,在中间的空地上,拿着大米给飞下来的鸽子喂食,而大人们则坐在旁边的长椅上晒着太阳,一脸慈爱地看着孩子们玩耍。
每次看到这种场景,我都在想,可能这就是人世间最朴素的幸福吧。而多么幸运,不用去远方,在市中心生活的我们,不用出远门,就可以收获这简简单单的幸福。
由于搬到新家后,家正好离艺博院很近,我也常带朋友们去艺博院看展、喂鸽子。有好几次,还没到门口,成群的鸽子已经飞到了门口,在地上排着队觅食,像是表示对我们的欢迎。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在哈尔滨读大学时,看到的索菲亚大教堂前的鸽子们。
艺博院的展览看过几次后,我也已经对哪一层有什么展比较熟悉了,后来吸引我经常去逛的,就是这群小鸽子们。每次去之前,我也会准备一些大米,就为了鸽子们飞下来啄食时,和它们来个近距离接触。
有时候也会在天气晴朗的周末,去艺博院坐一个下午,去二楼的咖啡厅里,点一杯拿铁,取一本书,静静地坐一个下午。
是的,馆内还有一间咖啡店,这是它带给我的另一个惊喜。有次喝完咖啡,正好看到店主在店里,就和她聊了起来,聊天中得知她本人是一名画家,这家咖啡店在2023年元旦后才正式开张。
咖啡馆的名字叫作“艺点咖啡”,店主是蔡老师。蔡老师和我说店里正式开业时会有活动,邀请我到时候去玩一下,但后来刚好赶上工作上有事要忙,回学校加班,也就没有去参加她们的开业活动。但在聊天中,有幸见到了咖啡店里蔡老师自己做的文创。
大多是扇子,扇子的正面是蔡老师自己做的画,大多是一些花鸟画,在每幅画的背后,又是一个缩小版的和正面图案一样的画,最后再注上作画的时间。
蔡老师说,她喜欢与时节同步,画一些当季的画。比如,春天桃花盛开时,她就画桃花,夏天荷花开得艳,她就作桃花扇。而在一些传统时令节气当天,她也会专门作画,并在画的背面,标上“立春”“小满”等留作纪念。
我不太懂画,但却欣赏对艺术有追求的人。在这人人求快、机器取代手工的“快餐时代”,还有人在遵从内心,不疾不徐地画画,那这个世界就不算糟糕。
艺点咖啡内部空间很大,里面有个大长桌,很适合做一些读书会等活动,蔡老师说她们今后也会举办一些文人分享类的活动,我想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去参加。
这就是艺博院,其实,比起简单的博物馆,我更觉得这里是一个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的艺术空间。它是开放的、多元的、可以自由呼吸的、不被定义的。
但可惜的是,在今年下半年,它就要搬到珠江新城的新馆了。也许从博物馆的发展来看,到人气更高的珠江新城,确实更有利于它的长远发展。不知道到那个时候会不会变得一票难求。
不知道它搬走后,旧馆这里会用来做什么,但我相信,这里的鸽子不会迷路,不管到哪都能找回自己的家。也希望在搬走前,再多来看几次,在它走之前,再多几次高光时刻。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