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民是永远的题材--纪念杨之光诞辰90周年画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

人民是永远的题材--纪念杨之光诞辰90周年画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

作者: 珠江头条 | 来源:发表于2020-10-24 01:36 被阅读0次

今年是杨之光先生诞辰90周年。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杨之光艺术教育基金会主办,高剑父纪念馆、杨之光美术协办的“赤诚之光——纪念杨之光诞辰90周年作品展”于2020年10月23日在广州艺术博馆院开幕。

杨之光夫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杨之光艺术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鸥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一级调研员徐颖,原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社科院书记李子彪,原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杨珍妮,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陈永锵,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艺委会副主任王璜生,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美协副主席、深圳市美协主席、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等美术界人士参加了开幕式。

杨之光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人物画家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中国艺术创作与教育事业,为国家的艺术与创新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展现时代印记,品味艺术人生。

如果说杨之光在创作中去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关联,尤其在他远渡重洋到了异国他乡,艺术之旅更加触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他深入异域生活,大量的、自觉的进行着一些实录性的写生积累与印象表达,走出了一条突破中国画笔墨表现方式与西画造型构成之间隔膜的最佳路径。

除了擅长的中国画之外,杨之光在书、印、诗等艺术领域也有一定的造诣。他在上海世界学校读中学时便师从上海书法名家李健习书法,临碑读帖勤奋夯基,他将《散氏盘》、《毛公鼎》、《张迁碑》、《石门颂》、《石门铭》、《十七帖》、《圣教序》……等不知苦苦地临了多少遍,废纸高达数尺,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与时代同行,反映现实生活,是杨之光先生逾六十年艺术创作的主线,也是他一生恪守的原则。他的代表作曾多次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杨之光先生更是把自己毕生创作的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及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一千二百多幅作品,分别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其中,捐赠给广州艺术博物院的作品就有六百三十五幅之多。广州艺术博物院为此设立了杨之光艺术馆。这一大批作品题材范围很广,是杨之光先生在1949年至1999年的各个不同时期踏足祖国大江南北与世界各地的图像记录,其中既有采风写生手稿,也有主题创作。无论作品大小,都倾注了他的满腔热情,反映出一位新中国人物画家紧跟时代变革步伐和持续创新的精神。

开幕式上,由广东省杨之光艺术教育基金会向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首笔捐款30万设立“杨之光青年教师奖”基金,用以支持与奖励在广州美院致力于专业基础教学的优秀青年教师。杨之光生前非常注重培养人才需先打好基础,他书写的人生格言“先学做人,再事丹青”已经成为广州美术学院的校训,杨之光用艺术镌刻时代,用品行点亮人生,将激励着后辈一路前行。

本次展览协办单位之一的高剑父纪念馆馆长李琰说,杨之光是新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国画艺术大师,他每个时期的代表作,比如《激扬文字》等都成为一定时代的特定记忆,他的画笔,从来没有远离过人民这一主题。

本次展览共展出杨之光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一百余幅,分为“师承与出师”、“历史的叙述”、“讴歌建设者”、“民族大家庭”、“异域风情录”、“优美的化身”、“翰墨的印记”、“火红的岁月”八个单元,原作全部来自杨之光先生捐赠于广州艺术博物院的收藏。

杨之光先生对祖国、对人民、对艺术、对生活的一颗赤然之心跃然纸上。本此展览于广州艺术博物院杨之光艺术馆与赵少昂艺术馆展至2020年11月29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民是永远的题材--纪念杨之光诞辰90周年画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ti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