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娜

星期二中午刚吃完午饭,正与闫师谈论着针灸的话题,刘东奇跑进厨房,带着着急报怨还有一丝丝愤怒的口气,对我说:“刘老师,乐乐和袁宝哥哥不让我和刘子昂进宿舍的门。”
我:“为啥不让进?”
刘东奇:“不知道,就是锁住门不让我们进。”
我还没开口,闫师说话啦:“让不让进没关系。刘东奇你过来,正好我还有事跟你说呢。”
刘东奇略显不满地晃过身来,闫师说:“这件事先放下不说,老师先跟你说说尊重的事。我现在就能数出你三件不尊重人的事情。第一件,刚才你去叫我吃饭的时候,连闫老师也不叫,直接就喊——吃饭了。你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这样说的?”
刘东奇低声“嗯”了一声。
闫师继续说:“第二件,早上你妈妈开车来,你跟我要大门钥匙的气候,又是没叫闫老师,直接说:给我一下钥匙。第三件,上个星期,说起个什么事,你直接说刘存丽如何如何,你想一想,刘存丽是你叫的吗?连我说起来的时候都是刘老师,或者刘存丽老师。”
刘东奇低着头不说话,闫师继续道:“就连你爸爸,社会上叱诧风云的人物,跟我说话的时候都是您长您短,你跟我说话的时候就连称呼都不叫?这对我来说没什么,闫老师是担心你呢。担心你将来到了社会上要吃大亏。”
刘东奇继续低着头不说话,眼睛看着桌子,嘴略微撅着,闫师接着说:“所以你今天遇到个周柏辰、袁畅奕不让你进门,咋们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是你今天说了什么马上兑现了,是你多长时间经常出现这样的事情。所以每一个孩子到底问题在哪,闫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是当时没跟你说,但并不意味着以后不跟你说。咱们走的是正路,正路上的人是互相尊重着在活。以前发生的事咋们可以不认账,老师也不怕你不认账,因为什么?因为咋们这里不追究,不惩罚。但是刚才你去叫闫老师吃饭,你好好想一想,你叫没叫闫老师这三个字?”
刘东奇(低声):“嗯,没叫。”
闫师:“为什么佛教里有五毒呢,人身上有贪嗔痴慢疑五毒呢!所以咋们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让进去,不让进去我就不进去了。咋们不是说生气,不是和他们闹别扭。反思一下,自己身上到底有什么东西。为什么就针对你,出现不让你进去这样的事情?”
刘东奇:“不是,是不让我和刘子昂进去。”
闫师:“啊,不让你们俩进去,你想一想为什么不让你们俩进去?不要找对方的原因。在我们志正书院,每个人遇到事都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包括刘老师,张老师,于老师,乔老师,都是在找自己的原因。所以从你们来讲,都要学会找自己的原因,不让进去,不让进去就不进去了。睡觉的时候总该让我进去呀,不可能不让我进去睡觉吧。你想一想你们两个进去干什么呢?不是今天啊,今天你们两个还没进去呢,过去多少次,你们两个进去干什么?你们俩是进去看书去吗?”
刘东奇:“玩来着,但是他们说小声点然后我们就不吵了。”
闫师:“咋们找自己的原因,这里不允许找别人的原因,到底咋们做错了什么?不是你今天做错了什么,而是过去多长时间做错了什么。 咋们要走的路非常长,你看我们没有课本没有作业,没有那么多麻烦事,但是我们走正路,这不是一个容易事儿。因为什么?因为我们心中歪的地方太多了。但是你别担心以后老师会因为这些事会看不起你,不会因为这些事儿而对你区别对待。闫老师就是这个特点,遇到什么事直接跟你说。你爸爸,你妈妈,刘老师,还有其他老师,有什么样的事,直接说,毫不客气。咋们要把这条路走通了。不让进去那就去教室也好,书画室也好,是吧。”
刘东奇:“教室里不让玩手机。”
闫师:“宿舍也不是玩手机的地方,是吧。该怎么办现在知道了吧!”
刘东奇:“知道了,谢谢闫老师。”
我在想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要是让我或别人处理,很可能是这样的情况:老师,某某某不让我进宿舍。好,我跟你去看看。去把宿舍门叫开,把里面的孩子批评一顿。问题表面上解决了,但根本上的问题无法触及。这就是闫师常说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傻瓜化的思维。全社会的人大多都是这样的思维。这样老师和家长就陷入了被动,被孩子牵着鼻子走。为什么能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呢?因为我们的脑子是死的,因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我们没有正气,我们没有足够的高度和智慧去应变随时发生的事情,只能跟变,纠缠不清。若我们状态足够强大了,就能导变,就是引导人、事的走向,就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对了。
星期三上课的时候,我在黑板上正在写下当天上课的内容,过程中,刘东奇断断续续轻声吹着竖笛。(前段时间闫师让孩子们每人都准备一个竖笛,最简单的乐器,没事的时候孩子们呜呜啦啦嘀嘀嗒嗒地吹着找感觉。)要是原先的我,心里无名的火早就升起来了,或怒目而视,或强压怒火,或直接批评制止。但现在的我,没有泛起一丝情绪的波澜。我继续在黑板上写东西,写完东西,走到讲桌旁,心平气和,语重心长,坦诚而又严肃地说:“刘东奇,你吹的声音你说大家能不能听见呢?想要别人尊重自己,咋们自己也要尊重别人是不是?你说你上课吹出这个声音,第一是不尊重老师,第二不尊重同学们,第三不尊咋们重这个环境。咋们这个教室之所以是个有尊严的地方,因为我们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懂得互相尊重,你要是尊重大家,大家也一定会尊重你的。你说是不是?”这一番话下来,刘东奇很快收起了竖笛,脸上现出了愧疚的神色。不同于以往那种被批评一顿后带着不服气,还和老师周旋的气息,而是一种柔软和顺从。
其实用闫师的话说,这个孩子不是缺钙,而是缺爱啊。在志正书院“养”(书院不教、不管、不控制孩子们,只用一个“养”子。)这个孩子的过程中,他的父母也在一点点转变,成长,不断反思,才明白孩子怎么走到曾经那个危险的边缘。泪湿眼眶地回忆小时候对孩子的忽视,对他情感上的漠视,为了迎合老师的要求而对孩子做出的种种非人性化的事情。他的老师也是天天批评辱骂这个孩子,这一切进入了恶性循环。老师怪家长不配合,家长怨老师不懂教育。孩子只能在夹缝中扭曲地生长,这个过程中,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
不修为的生命注定是相互折磨,相互伤害的。就拿我来说,我若不跟着闫师兢兢业业修己练功,想来也比那些老师好不了多少。因为我们都脆弱,都空有善良而没有力量,空有情绪而没有状态。就是在书院当老师的这些日子,在闫师身边时时修为,该生气还生气,该发火还发火,该着急还着急。今天的我,自我感觉有一点点的进步,却同时为曾经那些发过的火而深感愧疚。孩子来到世界的日子毕竟比我们短很多啊,你不能包容他,你不能爱他,还对他发火,确实是我们的无能。此时又想起闫师的话,状态上一个台阶,才艺才能跟着就来了。确实,状态不好的时候,就容易管,容易控制,容易要求甚至呵斥。有状态的时候才发现,有那么多美好的语言和情感能够融化冰雪,化解矛盾,滋养、引导生命。
这两件事之后(当然还是以一年多的精神养育、文化熏陶作为基础。),星期四这一天,刘东奇主动把手机交给闫师,在厨房帮老师们用饸烙床子压了一上午莜面。下午的时候,主动把教室的地扫了,又墩了。然后一个人安静地看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这几天,书院的孩子们都用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来缅怀金庸先生,都是自主自愿的,这当然又是闫师的功劳。)晚自习的时候,闫师公开点名表扬了刘东奇。一晚上老师孩子们论道论得很热闹,刘东奇始终很安静地在看书。完全不像以往那个叽叽喳喳,生怕别人注意不到的那个哗众取宠的孩子。
因为他们是孩子,幸亏他们是孩子,一切还都来得及。一个曾经哗众取宠的孩子,正逐渐找回温暖,找回心安,找回安全感,正在成长为一个自尊、自爱、有尊严的灵魂。
未完待续!
2018.1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