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大多不待见《红楼梦》里薛宝钗,其中包括一个我吧。至于我为何长期不待见这位,被曹雪芹赞为“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宝姐姐”呢?想想无它,大多是从众的偏见吧!
众人皆道薛宝钗“世故”我年少轻狂时,也深以为然。总觉得这位“宝姐姐”不像是烂漫的芳龄少女,倒像是宫斗或宅斗剧出来的冠军。她似乎饱览世事,总是波澜不惊。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皆合乎人情礼法。总感觉这位“宝姐姐”完美的不太真实。若誉她至善至美,则难免让人自惭形秽;若毁她世故藏奸,则未免有悖事实。自古以来,平心而论一人一事,都是极不容易的。

若心平气和的评论薛宝钗,这位“宝姐姐”到底是何样人呢?先放下冠冕堂皇论调不谈。她至少是个好姐姐吧!至少史湘云、贾探春、邢岫烟是这样想的,甚至后来的林黛玉也是这样认为的。天性活泼,烂漫无忌的史湘云最乐意亲近这位大度多能的“宝姐姐”湘云至少不用担心宝姐姐耍小性子,或甩脸色给自己看的。探春是个独立好强的人,当家理事时,也只有宝姐姐能帮自家谋划,且事事妥帖周全。邢岫烟家道寒薄,但宝姐姐顾全她的体面,暗自帮赎回寒衣,且一番话语贴心贴肺。最难得的是宝钗和黛玉这对姐妹“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连一向多心的林黛玉都觉得宝钗真真是个好人。可见这“宝姐姐”还是名副其实的。
那宝钗是不是个好妹妹呢?似乎很难断定吧!毕竟书中比她大的姐妹并不多。但她至少让“呆霸王”这样凶顽恶劣的哥哥敬服的,这多少也说明一点问题了。薛宝钗作为女儿,孝敬体贴守寡的母亲。作为主子小姐,善待丫头下人,以至于香菱和莺儿等,无不心悦诚服。与人交往,她既不看人下菜碟,又事事周全细致。她对贾母和王夫人好,这是人之常情,毕竟贾府的势利和亲戚的情份摆在那里。难得的是对赵姨娘这样上不得高台盘的也礼数齐全(赵姨娘可是一个连亲女儿探春都耻于待见她的苦瓠子)写到这里,我竟然想到了周敦颐《爱莲说》的那一段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说的不正是薛宝钗这样的心性品格吗?也许是曹雪芹把薛宝钗写的太好,反而有点“欲状其仁而近乎伪”的效果啦!难怪千古读者们雾里看花,总和林黛玉一样,觉得宝钗“藏奸”

薛宝钗之所以如此不受众多读者待见,另一个主因无非她不是书中主角吧!试想是不是这样呢?若不是主角,哪怕再完美,再“山中高士”也不见得受待见。试想《三国演义》若以曹操或周瑜、陆逊为主角,又将是何等景象呢?我们习惯美化“主角”,歪曲“配角”让真相为“主角”作配。想想诸葛亮和关羽作为“主角”在民间被神圣化的程度;想想曹操,周瑜,鲁肃作为“配角”在民间被妖魔化的程度。就可以想象人世间“主角”和“配角”的待遇差距,可以悬殊到何种程度。我们知道《红楼梦》里“宝黛”是木石前盟。林黛玉是下界来,用“泪水”还贾宝玉天上灌溉之恩的。这段感情无疑是动人肺腑的。但我们若仔细想想女主林黛玉的可怜身世,病弱身躯,和不讨喜的性情。抛开林黛玉的主角光环,我们平心而论,这样姻缘能看好吗?正所谓“莫怨东风当自嗟”有没有“薛宝钗”等的介入,“宝黛”姻缘结局似乎都是可想而知的。我们不能把“宝黛”悲剧看成是有无薛宝钗介入的结果。古人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至少薛宝钗之前有王夫人、贾元妃这等世俗“月老”的羁绊。她们纵然不看好薛宝钗,也会看好王宝钗,或史宝钗等。但不大可能看好林黛玉吧。
至少在书中没有看出薛宝钗有“非贾宝玉不嫁”的类似想法的。甚至也看不出薛宝钗有欣赏“不务正业”的贾宝玉的意思。可宝钗这样一个“山中高士”却被“金玉姻缘”宿命和世俗势力强行推入“宝黛”的姻缘纠葛中。被后世读者百般误解,甚至污名化。试想,若抛开主角光环,林黛玉和薛宝钗谁才会让我们真正钦佩,或亲近呢?若林黛玉和薛宝钗同时现身我们周边,我们也许会同情林黛玉孤苦多病,寄人篱下,甚至被其绝世姿容和凄美文采所折服。但不见得我们会心悦她那股尖酸刻薄劲,会诚服她那种目无下尘的冷傲,会对那种不明就里的哭啼感同身受吧。当然除非你是贾宝玉,那另当别论。因而说喜好林黛玉的,多少让人有点“叶公好龙”之感。林黛玉呆在书里则好,若真在我等周遭中出现,未必受你我待见的。当然,以她孤傲自怜的个性,大概也不会介意我辈的世俗之论吧。换而言之,可敬可亲的薛宝钗,似乎更受你我他(她)欢迎吧!这未必是世情的庸俗,更多是人性的本能使然吧。常见一副俗透的联子说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种看似浅俗的道理,往往很容易被人忽视,甚至鄙视。但能真正做到如此,也是让人敬服的。也许薛宝钗做到这样的极致了吧!这也是一种人世间的通达胸襟和浑圆格局。林黛玉或许只适合在阆苑,在大观园的潇湘馆,在书中葬花悲吟,而薛宝钗则很可能适合我们社会的商场和职场,甚至家庭的厅堂和厨房。

一个精明又不失高明的人,一个有原则又不失灵活的人,一个有广才又不失有至德的人,一个能主内又能主外的人,一个貌似不真实却近乎完美的人。这大概就是“山中高士晶莹雪”薛宝钗的全部皮肤和内在吧!然而这样的近乎完美的人,最终却落个被枕边人“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般对待,落得个“金簪雪里埋”命运结局。有时想想,命运岂只是对林黛玉不公,对薛宝钗又何曾有半点公呢?有时觉得:太美的事物的凋落是让人心疼的,太完美的事物的凋落则更让人心疼吧!前者如世外仙姝林黛玉,后者如山中高士薛宝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