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来,喝了这碗鸡汤
持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阅读“篇

持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阅读“篇

作者: 牛棚琐思 | 来源:发表于2016-04-21 08:56 被阅读442次
    《如何阅读一本书》

    摘要:真正地培养几个好习惯,然后不断重复,让这些习惯像一日三餐一样融入你的生活,你的命运就会改变。阅读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前人的知识和智慧陈列于图书馆的书架上,只等勇士去追寻。

    笔者建议看文章之前先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样阅读目标性会更好:

    1. 我每个月读几本书?这些书填补了哪些方面的知识空白?

    2. 我的学习方式是什么?针对这些我有做出调整吗?

    3. 对遇到的问题,我有想当然吗?如何证明自己独立思考了?

    4. 我每天坚持写日记吗?我有坚持在写自己的作品吗?

    笔者曾经对人与人的差别进行过细致的研究和认真的思考。人与人的差别从来不是他拥有什么不二法门的独家秘笈,或者什么技巧,而是他们有一些好习惯,通过日积月累,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接下来几篇文章,笔者会对几个非常重要的习惯进行分解,当然可能挂一漏万,请读者批判性阅读,如有疑虑,欢迎拍砖^_^

    本篇文章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阅读。这个系列一共完成的章节有:

    成为更好的自己 ——“阅读”篇

    成为更好的自己 ——“自学”篇

    成为更好的自己 ——“思考”篇

    成为更好的自己 ——“写作”篇

    培养阅读的习惯

    几乎所有有所成就的人都有阅读的习惯。温伯格在《咨询的奥秘》中写道,从事工作三十多年,读过几千本书。还有巴菲特、查理•芒格、马克•扎克伯格等,都是非常喜欢并善于读书的,读者朋友可以在百度里搜“芒格书单”,“比尔盖茨书单”。

    金庸说,“读书之对于我,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只次于呼吸、饮水、吃饭,睡觉”。金庸每天看书的时间大约四个小时。他读书很杂,如果遇到一些问题,他会足不出户,从早到晚在书房里翻书,直到自己明白,满意为止。他被视为“会走路的百科全书”。

    倪匡说,有时特意考他一些较冷僻的问题,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问他:“蟑螂有一个古称是什么?”他回答:“蜚蠊”。

    那么到底都多少书才算合格呢?我们以温伯格的阅读量为例,假设他三十年时间读一千本书(这已经是最小值了),平均下来一年是33.3本书,一个月下来是2.78本书,这里我们向上取整(因为我们已经用温伯格最小的阅读量作为初始值了),一个月至少要读3本书。在这里不只是软件、互联网行业,其他行业如制药、钢铁、化工、经济、商业等也同样适用,如果你不想浪费生命,不想只让年龄增长,你就必须不断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面。把阅读变成像一日三餐一样。

    如果把思想比作匕首,那么书籍就是磨刀石了。除了增加技能、拓宽知识面、培养跨行业思维,还可以调整心态,充实内心。研究表明,常阅读的人寿命更长,并且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我们的阅读量够吗?我刚毕业时,就职于某互联网巨头,在公司的头三年一共仅仅读了十几本书,这是一个让人脸红的数据。但是当我向我周围的人询问时,我的阅读量竟然还是比较多的![^o^惊讶]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互联网行业发展快,但是真正静下心来读书,钻研并建立知识体系的人却不多,这个行业其实还很年轻,大多数人是浮躁的,很多人都是抱着捞一笔就走的心态。而这种心态无疑是致命的。

    找到自己的阅读方法

    怎样阅读一本书?大多数人没有思考过自己的阅读方法,这里面其实很有学问。王云五先生写过《我怎样读书:王云五对青年谈求学与生活》,格吕宁的《超级快速阅读》,还有Andy•Hunt在《程序员思维修炼》里提到的SQ3R阅读法(还讲了如何利用右脑,以及左右脑切换),还有最经典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本身就是学富五车,阅书无数。

    由于方法众多,这里只介绍两种读书方法作为引子:

    SQ3R阅读法 和 王云五阅读法

    SQ3R阅读法

    Survey:浏览。这是读书的第一步,当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应概要地阅读序言、推荐语、读一读书的提要、目录、随便翻到感兴趣的章节读一读,以便对该书有个大体的了解。

    Question:提问。这个阶段,要读书中各章节的标题以及章节承上启下的内容,关键是要提出问题,这块内容在说什么?我对作者描述的问题有什么问题?我想从书中得到什么答案?

    Read:阅读,这里才是真正的从头到尾仔细阅读,对重要、难懂的部分反复读,联系上下文推理,并尽可能把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下文中提到的制作卡片也是这个阶段做的,把作者的论述提炼成短语或知识点,记到卡片上。

    Recite:复述。就是我们常说的“过电影”,会议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阅读之前的提问,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如果Read环节制作了卡片,这一环节会轻松很多。这是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

    Repeat:重复。由于大脑对新知识很容易遗忘,所以要在接下来几天,不间断地进行重复3~5次,之后就会形成长期记忆。

    王云五读书法

    没有学历文凭、只在学校零星读了几年书,却成了一代大家,著作等身,成就卓著,桃李满天下,王云五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在他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涯中,又到底用了什么样不同寻常的读书法门呢?

    1.坚持自主和顽强的自学

    王云五先生特别主张学习要有自发主动的动机,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说一个人自学的动机不外乎两种,一是求知欲,二是“由不能顺利发展求知欲的反应”。

    王云五先生认为学习贵在自主笃行,作为教师也需明确此点。他说:

    教育之道有如领导儿童走一条新路,尤其曲折崎岖的路径。如果每次走这条路都由领导者在前走,或由领导者与儿童并肩而行,使儿童亦步亦趋,那就虽经多次的领导,一旦失却领导恐仍不易认识路径。反之在领导了一次以后,即使儿童在前走,领导者尾随于后,到了三叉路口,让儿童就其记忆与常识自行抉择,如有错误始予矫正……

    大胆让学习者自行往前走,教师只做初期引导或指正,这是最合理不过的教育方法了。让学习者就某一主题开始研究性阅读,然后围绕主题进行搜集、查阅、研读资料,均由学习者自行完成,这样才能使学习者体会到读书的乐趣,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也最为快速。

    2.力求精确

    这里主要是指精读。他认为精读必须做两件事,

    一是勤查字典

    二是制作卡片

    考虑到王老先生由于从小家境贫寒并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但是他自己通过建立系统对知识管理、联系,并且可以做到自我排错。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勤查字典,恐怕多数人是不乐意的,因为查字典耗时耗力,降低了阅读速度,增加了学习负担。王老先生认为生字或者生词,总不免会见到多次,第一次遇见就确认其确切含义,那么之后遇见就不必再起疑惑,所以总的来说是节约了时间。而如果懒于查字典,每次都把疑惑保留下来,在知识体系中加入了不确定或者错误的信息,那么长期下来,读书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制作卡片,将概念、知识点或原理写在纸上,既能加深理解,又能在复习的时候帮助记忆,还可能在以后有新的发现。笔者在理解重要原理的时候,都会把它打印出来,拿着纸在走廊里晃荡,然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卡片是承载知识的基本单位,以后我们还会梳理学科知识的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卡片还有更大的利用空间!

    3.善作比较

    比较式的读书法是王云五先生治学的一大利器。几乎学每样东西,他都能找到比较的方法:

    比如读古书,所以他就会把多个版本找来比对阅读;

    读史书时更是不仅读正史,还将稗史、野史、笔记及其他私家著述全部搜集而来以作比较;

    而在学习自然科学类的科目时,他会就同一科目找来两种相同程度的课本,相互参照阅读;

    阅读英文社科名著时,他会找来上佳的中译本来对比阅读,这样既加深了对英文原著的理解,对中文的运用之妙也有更深的体会;

    4.重视体系和结构

    他说:

    “我平时读书所得要点,辄就其原有标题或自拟标题,一分记于小卡片上,附注书名与其所见页数。这些卡片各按标题的顺序排列,如此则许多书籍中同样标题的资料,都借卡片的作用而连串起来。以后随时有需参考,只须一检卡片,则凡经涉猎过的资料毫无遗漏。日积月累,这卡片多至数万张,无异构成一种最完备而切于实用的百科全书了。”

    上面这段文字其实包括了两个过程:

    首先,拆书,把书中的内容加以“碎片化”,将书之整体打碎,变成一则则的知识碎片,列于卡片的载体之上;

    其次,重组,将碎片通过合并、分类、组合,将卡片按特定的顺序组织起来,这样便架起了个人的知识系统。

    制作卡片是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前提。每本书都有各自独立的体系,即使画了思维导图,也是这本书自身的体系,是无法融汇在一起的。拆书,就是做碎片化处理,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组合,这才是更有价值的方法。

    延伸阅读:

    《超级快速阅读》中信出版社

    《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

    《程序员思维修炼》人民邮电出版社

    《王云五全集(全20册)》,九州出版社。

    《我怎样读书——王云五对青年谈求学与生活》,辽宁教育出版社。

    《自学成才的大师王云五是怎么读书的?》采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持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阅读“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rt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