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JackassLawyer
张爱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现如今已不再是简单地刻在桌角的座右铭,更多的是被人们奉为圭臬,晋升成年轻人奋斗拼搏的指导思想。若思想理论就安安静静地杵在那儿,如同百家争鸣任君择取一般,你信我你就干,不信拉倒,那倒也罢了,其衍生出的各种行径才是难堪。
如同近日,媒体丢出的又一波套路“00后CEO狂怼成年人,嗣后大反转”就可见一斑。
他们知道,只拿出正面例子并不能引起电视机前人们的狂热,被“甘罗十二为相”这类例子锻炼的广大青年的阈值早已奇高无比,因此,苦口婆心的角色被舍弃。当下吃香的,是站在高处俯视你、刺激你,甚至责骂你,揭开血痂来鞭笞才算够味。
几年前看过《影响力》一书,至今回味起来仍会咂咂嘴意犹未尽,这不能不说是媒体们的功劳。没有他们时常运用“群体恐慌”、“诉诸权威”等手法,可能我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皮糙肉厚。
作为法律工作者,首先就是从事实入手。网上对于00后CEO的项目以及公司都有详尽的调查与分析,在对“广州诺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核实后综合信息:
1.喻言以44万元的认缴额占42.2%的股份,确为大股东;
2.其父喻华峰以31万元的认缴额占29.7%的股份,系公司法人,同时名下关联9家公司,并在其中7家担任法定代表人;
3.当当网以4.2万元的认缴额占4%的股份。
可以看出,宣传的是实话,但存在修饰和春秋笔法的痕迹。
就其“诺亚”项目而言,无论是“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还是入驻孵化器开始项目发展,均存在修饰和笔法。
对于只想看个娱乐节目乐呵一下的观众们来说,谁会有精力去一一核实这类信息?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只让你看见他想让你看到的东西,媒体的手法自然是老到的,但是否可以指摘则另当别论了。
有人曾经教导过我,观察一个人不要只看言行,更要去深究其言行的目的和原因。那我们再多问一个问题,媒体们如此引导舆论走向究竟意欲何为?
“互联网”、“创业”、“融资”、“00后”,无一不是当下热点,既配合了国家政策又激励了创业热情,与此同时,也给电视台带来广泛的影响力和收入,节目如此做法似乎并无不妥。
然而我的第一反应始终是那一句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单凭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外的观察来说,创业仍属于少数人的事业。
一方面,在国税管理企业税收的经历,让我了解实业和非实业企业都面临无数的掣肘和风险。其后做律师的经历,给我展现了企业在“人为”和“不可抗力”中摇曳的脆弱。
另一方面,作为个人,仅仅单线程或双线程的操作能力远支撑不了一项事业。按现如今的发展节奏,工作、学习的同时进行无止尽的社交、聚会,恨不得一天能有48个小时,还得掰成两半花。
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成功例子”,暂不论其终局究竟如何,只说人们给予关注的一刹那,也不过是“幸存者偏差”的效应罢了。
我并不反对青年人“创业”,但这终归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做一个螺丝钉不可耻,承认自己平凡也不可耻。在利用自己专精的技能踏实工作、进步的基础上,抓牢每一次迸发的思想火花,时刻保持对机会的敏锐度,这本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反观当下,媒体利用青年人急躁的性子,一再宣扬激进的思想,赤裸地在年龄和收益上竖起标杆。似乎三十岁前没有达到他们给出的标准就被判了死刑,评定为“虽然活了那么多年,却在重复活着一天”。
他们倒好,捞一波便走,剩下的一地鸡毛谁来捡呢?
与友人聊天时,常谈及到时不时出现的一波大规模打击网络犯罪案,案发公司的聚集地常现于大学城附近,目睹一张张青春活力的容颜被锁在铁窗之后,忍不住惊诧、叹息。年轻浮躁的性子正被这股风气撩拨着、挑逗着。
中国的辩证思想由来已久,最令我服气的就是《道德经》里的一段: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合有孝慈。
国家混乱有忠臣。
尽管改革春风吹满地,但也预示着群魔乱舞的时代来临。
不看别的,单就法律法规的出台速度就能看出,其更新频率令人乍舌,法律的滞后性已在急速发展的社会现状之下愈发凸显。
人们在经过多年被海量信息轰炸的锻炼后,虽然早已没有那么容易被触动,但总会有另辟蹊径的一枪直戳痛点。
阈值越来越高不代表内心真的强大,在这四面楚歌的时候仍应坚守信念。
慎之,慎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