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读书
书 | 莫去掀起那描画的《面纱》

书 | 莫去掀起那描画的《面纱》

作者: pullingaway | 来源:发表于2017-03-22 22:52 被阅读62次
    电影版剧照

    我第一次读毛姆的时候,内心涌起的震撼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洒脱的文风,充满戏剧冲突的讲述,“二流”却饱满的人物……每一个特点都让人觉得与众不同。从作家的作品里,很能够看出一丝作家本人的心性来。王小波是这样(大众定义他常说他有趣),毛姆也是这样。毛姆写小说,常露出一股“刻薄”劲儿来。刻薄在于他对自己塑造的人物批评起来毫不留情,例如常指责自己的人物一无是处,爱慕虚荣。作为读者,甚至能想象到毛姆坐在书桌前叼着烟斗横眉冷笑的样子。然而,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刻薄不讨好,这样高傲不屑的姿态,那些被讲述的故事才显得如此真实可信。

    《面纱》是一本精致的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凯蒂在不忠的恋情破灭之后,不得不揭开蒙蔽自己的面纱,直面自己的内心并找寻内心平静的故事。写这部小说前毛姆已出版了大名鼎鼎的《月亮与六便士》,启程前往东方游历,于是在游历中创作了这个精彩的故事。毛姆擅长戏剧创作,这点在他的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整篇故事叙述得干脆利落。从凯蒂偷情被抛弃后的歇斯底里,到前往瘟疫蔓延的城镇时的无奈,再到于瘟疫小镇中的修道院大教堂中领悟到谦卑,故事自然地像被分为了三幕。偷情的豪宅里阳光遍地,对峙的办公室里气氛凝重是一幕;湄潭府途中的田埂和夏夜,修道院里儿童的欢声笑语是一幕;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丈夫却染病去世是最后一幕。读完整本书,故事情节历历在目。

    因着小说写的是一位女性发现自我的坎坷旅程,《面纱》这本书也颇有点女性主义的味道。女性探索自身与周遭的联系,从而觉醒自我意识。凯蒂的自我转变就是从探索瘟疫小镇修道院开始的。女修道院院长邀请凯蒂前往教堂拜访。于是凯蒂被欢畅开怀的直率氛围感染,也为院长与一众修女们离开故土,在异乡收养女孩的善行感到敬佩。人性的转变就这样在每个遇见的善意中悄然发生。

    我又明白什么呢,生命是那么奇特。我觉得自己就像个一辈子都住在小池塘边上的人,突然间看见了大海,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来,但心里又充满了喜悦。我不想死,想活下去,于是感到一股新的勇气。我就好像那些老水手,起航驶向尚未发现的海洋,我的灵魂渴求未知的一切。

    书中提到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出自但丁的诗句,讲的是锡耶纳一位上流社会的女性,丈夫怀疑她与情人私通,便带她到城堡,以为那儿有害的蒸气会害死她,然而她却迟迟没有死去。急不可耐的丈夫最后只得将她从窗户扔了出去。毛姆就是在读到这个故事时萌发了以此为梗概延伸故事的想法。第二个故事则是凯蒂的丈夫临死前留下的遗言——死的那个是狗。这句话则出自一首诗《一只疯狗之死的挽歌》,说的是疯狗咬了善人后,善人并没有死,疯狗却死了。联想到书中丈夫逼迫凯蒂前来瘟疫之地,本想让瘟疫替自己夺走凯蒂的性命,结局却是自己感染瘟疫最终暴毙。无辜之人本无罪,心存恶意之人才应受到惩戒。

    小说的最后,凯蒂带着腹中的女儿回到父亲身边。失去了妻子的父亲与失去了丈夫的凯蒂两人与过去彻底告别。过去已经完结,依稀可辨的是通向未来的蜿蜒小径。然而内心的富足已足够抵御所有未知生活的不安,安宁的内心也已足够让人砥砺前行。

    我要让她无所畏惧,真诚率直。我要让她独立于他人,把握自我,像一个自由的人那样接受生活,要比我活得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 | 莫去掀起那描画的《面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va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