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一生写了十四部武侠小说,塑造了很多个性显明、夸张的人物,创造了成人童话世界。其作品包罗万象,相互关联,让人感到虚构中些许真实感,从而对武侠,尤其武侠们的情感世界有了很大的认同度。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书内在关联密切,读来饶有兴趣。后写的《天龙八部》的一些人物、情节、武功也与前三部书有一定钩连。这也是金大侠的匠心独具之处。而这种艺求的创作,却给当今网文作者留下了发挥余地,他们从中挖掘素财,连篇累牍,收获流量。金庸作品成了一座“金矿”。
人物关系过渡开发。四部书人物之间的关系密切,主要人物关系十分明确,而次要人物关系就成了网文作者脑洞大开之地。略举几例。
段誉后人是黄药师师父。段誉六脉神剑传之后世,演化为弹指神功。段氏的阵法奇巧,也被桃花岛继承。
阳顶天的师承是慕容复。乾坤大挪移出之于慕容复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慕容复最后流落于西部,与明教诞生把吻合。
扫地僧是逍遥派无涯子的徒弟。扫地僧武功有逍遥派很多影子,且轻功颇似凌波微步。
以上仅叙述核心观点。网文作者引经据点,深入分析,从历史断代,武功演化,门派规矩,人物脾性进行对比,并加以大胆猜想。行文流畅,逻辑清楚,让人不得不信!
读这些文章,我佩服作者研读金庸作品的功夫。过金我读这几部书,只看热闹,只看功夫,再看情感。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其中奇遇、秘笈、绝招、神器,都是承载道具,作者虽细致刻划,但也不拘泥常理,例如黄容软猥甲伤不了天天腻在一起的靖哥哥,只伤欧阳克?作者对这些并不在乎,在乎的是大情节、大格局、大主题。
今之网文作者专于这些细枝未节上下功夫,挖金矿。对于作者未交代、未延伸的关系,大肆发挥,极尽想象,把芝麻说成西瓜,还要给人证明,芝麻就是西瓜;把闲言当真实,还要给人讲明白这就是真的。其实他们比谁都明白,自己这就是扯淡!
而这种扯淡能收获流量,能挣钱,扯淡也就是正事儿了,就是开“金矿”。解释作品,分析人物,以原著为基础,尊重作品,尊重作者,写一些文章,未偿不可。但以上这种乱开乱挖,甚至过渡开挖,穿凿附会,随意杜巽,有的设计严重背离作象的写作初衷,这不尊重作家,不尊重作品,不尊重读者,更是对文学的侮辱。
此种乱开乱挖甚至殃及经典。这其中尤其对四大名著的侵害最为突出。过渡解读《红楼梦》人物名字与人物命运,把红学弄成玄学,此风也吹皱《水浒》一泊水,柴进,王进、史进的“进”被演义作进山、进朝、进堂,白胜名字暗示梁山无功而终。
网文如此乱开“金矿”,其目的在于博眼球,收流量,看似无伤大雅,却危害极深。首先里破坏原作占品价值观。显然,这种添足之作,就像往原作品上涂泥吧,很难受。其次,误导读者对原作品产生怀疑。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既已形成,就是客观存在,而这种做法,破坏了这种客观存在,让读者对文学作品产生不信任,从而对文化不自信。最后,大量网文作者,把时间精力浪费于此,自已扯淡更引青少年读者一起扯淡,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扯淡文化。
读书益智,写作疗心,写作明理,写作的态度是严肃的,乱开“金矿”不道德,更不应扯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