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路中国》-一本独特的书籍

《寻路中国》-一本独特的书籍

作者: 弹壳 | 来源:发表于2015-04-16 09:39 被阅读104次

最近在看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写的《寻路中国》,他的中文名叫何伟,这真是一本独特的书籍,正如很多所说,中国的作家写不出这样的书籍,并不仅仅作者是外国人的原因。关键是中国作家的视角和观察跟作者有很大的不同。或许是传统思想和教育的影响。我思考更多的还是作者所展现的中美教育差异的问题。作者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牛津大学,可能按照中国人的思维这样学校毕业的人应该是政界精英或者叱咤商场,再怎么说也应该关注大事。但是作者却在牛津大学毕业后选择到中国支教,并且游历世界各国。他的笔下都是描写中国小城市、小地方、普通人物的生活。但是这些让中国大多数作家和媒体不感兴趣的微小的东西,却在作者的笔下活灵活现。充满幽默与温情,展现了中国的实情,从小人物的身上展示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而且我惊叹于作者对于中国历史的了解和深邃的洞见。

为什么我们认为的美国精英大学培养出了如此我们感觉不是那么高大上的人物。好像他对大事件不感兴趣,而是一直追随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可能是中外教育最大的差别。美国的教育从小教导孩子做自己,而中国则教导孩子做人上人。美国的教育培养出的人更加真实,性格更好,中国大多数父母和社会则处于焦虑的状态,培养的人也更加功利和浮躁。而且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对一个人培养真的很独特,他交给了一个人思想和思辨,是他们受益终身,而中国的大学可能只让孩子们记住翘课和永远排满的课表,可怕的挂科,四六级考试。或许如何培养出何伟这样的记者和作家,如何改进我的教育,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相关文章

  • 《寻路中国》-一本独特的书籍

    最近在看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写的《寻路中国》,他的中文名叫何伟,这真是一本独特的书籍,正如很多所说,中国的作家写不...

  • 《寻路中国》马克一下|日更365-002

    BOOK-2022-001《寻路中国》 2022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寻路中国》。书是从去年12月开始读的,但却是...

  • 迷路的人, 在寻路; 未迷路的人, 亦在寻路。 或许, 我真的太独特 ——静静地看着, 看着他们寻路。 当然, 我...

  • 消逝的农村

    最近读了彼得海斯勒的《寻路中国》,这是一本豆瓣评分达到了9分的纪实书籍,更可贵的在于作者还是一位美国人。书中对于近...

  • 《寻路中国》

    刚听说这本书时,我还以为是一个中国作家的游记,却没想到是一个在拿到了中国驾照以后,自己琢磨地图驾车西行的美国人写的...

  • 20年前的江城与中国

    几年前,读过一本《寻路中国》,对这本书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点:这是一本外国人写中国的书,作者视角宏大,又能见微;描写...

  • 残缺的亲情孤寂的心 ——《回家》读后

    文/秋风利剑 无意中得到一本《回家》(中国留守报告 黔南阅读)。拿到手中,书籍独特的装订方式首先吸引了我。书的封面...

  • 寻路中国 | 昆明

    2015年读到何伟(彼得海斯勒)的著作《寻路中国》,全本书被划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城墙》记录了他驾驶汽车沿着长城...

  • 《寻路中国》心得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美国人开着车“city special”,从北京开始沿着长城自驾旅游的一路的见闻。文章的背景是2...

  • 《寻路中国》略读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自驾之旅》是我看过为数不多的非虚构类作品,阅读还达不到深入,但在心里已经将其排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路中国》-一本独特的书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vsf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