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
用经济学家的方式去思考

用经济学家的方式去思考

作者: 闲云困兽 | 来源:发表于2020-09-02 09:23 被阅读0次

放在10年前,从未想过自己会接触经济学,总觉得自己不是那个圈子的,经济、金融、贸易跟我这种屁民毫不相干。直到在得到中第一次听到了薛兆丰的讲座,突然觉得这门学科这么有意思,这门课成为了我这辈子唯一听过两遍还看一遍书的学科。

经济学跟我想的不太一样,它更像是从另外一种角度去看待世界,寻找事件发生背后的逻辑,用一种匪夷所思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薛老师深入浅出(IT书常用的名字)的讲解,让没有基础的人也可以对经济学的世界一探究竟,或者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经济学家,但是只是学会了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就将获益一生。

货币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它的出现终结了以物易物的时代,避免了双重偶然性,极大的降低了交易成本,为这个世界带来的价值难以衡量,也使得经济学家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有了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

在经济学家的眼中,一切需求的问题都是可以用价格解释的,也有了出名的需求定律,

需求第一定律:

当其他情况不变时,只要价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价格降到一定程度,需求量就会增加。

需求第二定律:

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和价格变化之后流逝的时间长度成正比。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增加

需求第三定律:

精选品和普通品之间的价格本来是有较大差距的,但是加上一笔附加费以后,他们的差距就缩小了,精选品显得便宜了。而附加费越大,这种效果就越显著,精选品就显得越便宜。

我一直觉得所有的知识都是相通的,从不一样的窗口看出去是不一样形状的蓝天,我们都从未目睹世界的全貌,然后蓝天却是不变的,而我作为一个产品对于需求三大定律又有着与经济学家不一样的理解。

1、对于需求第一定律的理解,当用户所获得的收益不变时,越复杂的操作就会流失越多的用户,功能约简洁获得的用户越多。因为用户对于复杂的功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思考、时间……),而一款成功的产品,无所谓拥有什么样的功能,没有厚厚的说明书和培训手册便让用户上手的产品,才是有未来的产品。

2、对于需求第二定律的理解,经济学中的需求第二定律用来确定一个商品是消耗品还是奢侈品,而在我眼中公式变成了,产品的弹性=投入开发量的变化/用户收益的变化,对于用户固定的需求而言,并非更多的投入会带来更多的收益,当产品功能投入超过某一个阀值时,投入更多的开发量就与用户的收益不成比例了,这时过多的投入都是浪费。

3、对于需求第三定律的理解,一款产品不但要看本身产品的价值,还需要看产品所带来的附加价值,比如开发一个产品的成本是100块钱,但产品的营销、宣传却花了1000块钱,这时候成本200块钱的产品最终和成本100块钱的产品总支出就相差不大了,但就产品质量而言200块钱带给用户的体验一定比100块钱的好。所以当一个产品未来所需要花费附加值越多,则需要对产品更高的投入收益就越大。

产权的分配

薛老师的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两家相邻的酒店同时需要改造,一家想要建一个游泳池,另外一家想增盖副楼的楼层。问题是如果第二家增盖了副楼楼层,就会挡住游泳池的阳光,第一家酒店就会受到损失,但如果满足了第一家游泳池有阳光的需求,第二家酒店就没办法增盖副楼楼层而收到损失。经济学家给出的方法是,如果这两家酒店是一个老板,那么这个老板该如何平衡游泳池和盖副楼的需求,当问题的产权都在一个人手里时,这个人就会轻而易举的做出判断,哪个带来的价值更高就选哪个。资源总是稀缺的,这个例子像极了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样子,例如当两个团队为争强开发资源而争执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这两个团队设置一个共同的老板,这个老板自然会选择带来收益价值最高的项目。

比较优势原理

如果说有一个颠覆自己认知的经济学原理,那么比较优势原理就是让我感觉到颠覆的。在我的日常观念中,比较一定是在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上进行比较的,当一个人就是比另一个人强很多时,这个人就会占有大部分资源。而薛老师描述的比较优势原理缺打破了我对这个常识的认知。如果有两个人,A一天能做10个馒头或4件衣服,B一天能做14个馒头和8件衣服,如果这两个人都自己做馒头吃和做衣服穿,A平均一天能做5个馒头和2件衣服,B平均一天能做7个馒头和4件衣服。馒头1块钱1个,衣服2块钱1件。A每天生产平均收入是9块钱,B每天生产平均收入是15块钱。如果A和B开始进行贸易,A只生产自己创造价值高的馒头,一天收入是10块钱,B只生产自己创造价值高的衣服,一天收入是16块钱。这时A跟B进行交易,购买2件衣服,卖出4个馒头,这A这一天一共获得6个馒头和2件衣服,B购买7个馒头7块钱,还剩余9块钱,是4.5件衣服。神奇的事情发生了,A和B每天的收入都提高了。所谓比较优势是跟自己去比,让自己去做自己更有优势的事情,而不是去跟别人比,这样自己的收入就会增加。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国际间的贸易这么的重要,这是一个两利的事情,而贸易封锁带来的只能是双方的损失。这让我真切感觉到合作的力量,真正的1+1>2的力量。

信息不对称

柠檬市场的例子:假设有100辆二手车,这些二手车的价值从1块到100块平均分布,同时有100位买家,这些买家对于二手车的预估比卖家要高50%,所以这100辆车都能卖出去,皆大欢喜。但是把条件改一下,买家不知道这些二手车的质量,只知道分布情况,那么买家随机买的话能得到一辆平均价值50元的车,买家估值比卖家高50%,所以买家最高只愿意付出75元的价格,这时质量高于75元的卖家就会离开市场。买家知道消息后发现只剩下1-75元的75辆车,所以又下调了他们的期望值,最高只肯出比平均价格高50%的价格56元,这时质量高于56元的卖家就会离场。往复循环几次,发现卖家跑光了,市场崩溃了。这时候作为了解买卖双方信息的中间商就有了商机,可以说所有的商业都是在进行信息不对称的交易。

在日常工作里其实我们说不知道的信息,带来的影响是隐秘而重大的,这时突然想起那个给任正非写万言书的北大高材生,在这种信息极度不对称的情况下,对公司管理发表的观点,在任正非看来或许只是一个笑料。而在产品工作中,产品经理也常常和业务人员处于信息不对称之中,一个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除了调研、经验,剩下的也只能靠猜了,认识到信息不对称,拉进信息不对称的距离,是能否做出一款好产品的关键。

网络依赖

网络依赖大概是和产品最相关的一个经济学概念了,有的东西和产品,越多的人使用,其价值越大,切换成本越高。比如微信,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比微信更好用的即时通讯软件,但是无论这款软件多么的优秀,对于想使用它的人来说切换成本是巨大的,所以使用的人越多微信的价值就越大,这就是典型网络依赖的产品。薛老师举了个例子,有两款产品,A产品第一个人使用的价值是12元,第二个人使用的价值是14元,第十个人使用的价值是18元,第一百个人使用时的价值是45元;B产品第一个人使用的价值是5元,第二个人使用的价值是7元,第十个人使用的价值17元,第一百个人使用时的价值是120元。那么这两款产品哪个更有价值?从数据上来看,明显是B产品人越多时价值越高,但是实际情况是第一个人在做选择时,会选择价值高的,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也是,到第十个人时这两个产品的价值差不多,但是A产品已经有10个人在使用了,B产品还没有人使用,所以B产品的价值还是5元,第十个人也会选择A产品,往后的每一个人都会选择A产品,哪怕它未来的价值不如B产品,这就是网络依赖效应。所以我们在运营B产品的时候,在第一个人就会给他补助,第二个人也会给他补助,直到产品价值超过A产品时才会停止这种补助,这样B产品才能更好的在市场生存下来。

以上只是介绍了几个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博大精深,涉及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学经济学不是想当经济学家,而是有一种从另外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去了解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得。

相关文章

  • 用经济学家的方式去思考

    放在10年前,从未想过自己会接触经济学,总觉得自己不是那个圈子的,经济、金融、贸易跟我这种屁民毫不相干。直到在得到...

  • 用孩子思考的方式去教学

    由于时间紧张,晚上我只选了汪老师书中最为吸引我的章节部分来阅读。那就是“扎实学习”中的第一节——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 用React的方式思考

    作者:Pete Hunt 翻译:孙和 原文链接 构建大型、反应迅捷的web app,我首选react。我们在fac...

  • 幸福的伊甸园

    充斥着对幸福的渴望,却用着错误的思考方式去生活。幸福是有规律可循的,愿更多人可以拥有幸福的思考方式,用正确的方法,...

  • 人生感悟154  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

    做个温暖的人,用加法的方式去爱人,用减法的方式去怨恨,用乘法的方式去感恩,用除法的方式去烦恼,会发现全世界都在...

  • 小雪笔记录3 : 做一个温暖的人(1)

    做个温暖的人,用加法的方式去爱人,用减法的方式去怨恨,用乘法的方式去感恩,用除法的方式去烦恼,会发现全世界都在向你...

  • 用新的方式思考,用新的方式做事

    中国已进入全民持股时代!中国真的在变了,市场经济走到了尽头,资本经济正在走来,而资本经济最大的魅力在于:它以“股权...

  • 做个温暖的人

    学会做个温暖的人: 用加法的方式去爱人 用减法的方式去怨恨 用乘法的方式去感恩 用除法的方式去烦恼 你会发现 你向...

  • 《你才是自己的过来人》读书感悟

    1、用男人的方式去思考,用女人的方式去活着。 2、生孩子从来不会成为女人的束缚,那些拿生孩子当做失败借口的女人,无...

  • 用思考去致富

    我已经知道了,我的目标是要从左侧象限中转移到右侧象限中,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可能我的做法是列出一个清单,写出我要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经济学家的方式去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ei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