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隈研吾-他离我们很近

隈研吾-他离我们很近

作者: 小皮皮高高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22:48 被阅读5次

下午去看了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最大的感触就是他离我们很近。

一直都很喜欢建筑师,贝聿铭,约恩乌松,扎哈.哈迪德,隈研吾.....每一个名字背后都站着如雷贯耳的建筑作品。建筑师是理性的,建筑的基石是几何,力学。建筑师又是感性的,把各种材料编织成艺术打包呈现在人们面前。而今天我更大的体会是建筑师是有人情味的,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开发商开心,让投资人高兴,更重要的是要让人造物不至于打扰自然,又让人造物便利各种人,设计中体现的人情味别有一番滋味。

为了能和自然共处,设计师在使用材料的时候才会不断突破旧有,发现更好的共存方式。

比如下面这种greenbiz陶瓷材料绿化的屋顶,可以直接生长带有土壤的植物。

隈研吾-他离我们很近

和上面这个案例类似的,在设计这个艺术别墅时,设计师有将韩国济州岛的火山石铺在了屋顶上,使得设计与周围的环境浑然天成。

隈研吾-他离我们很近

再比如下面昆虫博物馆的一个纪念型建筑,它在经历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被土壤吸收。好一个不打扰是你的温柔,百年以后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

隈研吾-他离我们很近

另外我还注意到很多商业项目可能设计耗时一年,建筑耗时一年就完成了。而下面这个围栏却是耗时三年设计的。说实话,我特别诧异的是围栏有什么好设计的呢,不过是建筑工地里的防护措施,用完一次应该就废掉了吧,然而设计师却为了能设计可重复使用方便移动的围栏花了三年的时间。

那为什么要可重复呢,可能就是出于环保吧。

隈研吾-他离我们很近

上面的例子似乎说明了设计师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而下面就是在敬畏之余,设计师对大自然的利用了。而这反而用建筑把我们和自然的关系拉近了。

比如莲屋这种棋盘式的设计使得阳光更加通透。

隈研吾-他离我们很近

又比如阳澄湖旅客集散中心的屋顶有用到铝制材料,可以随着阳光闪烁,与波光粼粼的湖面交相呼应,2018年5月完工,我碰巧10月去看到了,当时还小惊艳了一下,你说,隈研吾是不是离我们很近。

隈研吾-他离我们很近

而东京的微热山丘则采用这种昆虫式木制结构,给人一种特别原生态的感觉,也很符合微热山丘的制作理念。

隈研吾-他离我们很近

最后的最后,隈研吾离我们很近是因为有很多他在中国的设计都投入使用,也融入了国人的生活中。比如船厂1862,比如北京的前门,比如杭州的象山美术馆,再比如我看展览的地方,虹桥国际展汇。

看着这些建筑,就好像在和建筑大师说话,你真的离我们好近。

隈研吾-他离我们很近 隈研吾-他离我们很近

相关文章

  • 隈研吾-他离我们很近

    下午去看了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最大的感触就是他离我们很近。 一直都很喜欢建筑师,贝聿铭,约恩乌松,扎哈.哈迪德,隈...

  • 大师系列——隈研吾

    Why? 为什么我们要研究隈研吾? What? 隈研吾有什么本领? How? 隈研吾如何使用他的材料语言? How...

  • 隈研吾

    文/默本声色 这个星期,清源要带大家认识的是日本另一个设计领域的大师,这些大师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详。 如果你不认识,...

  • 《负建筑》读后感

    《负建筑》作者隈研吾。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与其他诸多位空降中国的外国建筑师相似,众人看到的多是他近期实践完...

  • 我所在的地方

    最近在看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的书,《我所在的地方》。 隈研吾有著名的“石头说”。“干脆我们来尝试一下把一块石头放在...

  • 隈研吾丨古典建筑美学

    隈研吾,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设计”事务所,1990年创办隈研吾建筑事务所。是日本著名建...

  • 读书 | 自然的建筑(附书)

    隈研吾****的建筑 隈研吾,日本当代建筑师,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由一大串获奖清单可见,在此不述),建筑风格以使...

  • 负建筑

    《负建筑》作者隈研吾。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 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辖区,1979年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

  • 分解!建筑与地面融合的解决之道——隈研吾 大/小展

    “隈研吾大/小展”是隈研吾首次在北京举办的个人展览,是在北京利星行项目竣工之后,受邀在自己设计的建筑里做的一次展览...

  • 艺术|隈研吾与他的建筑

    在书店关于日本建筑家的书籍,有很多关于隈研吾和伊东丰雄的,之前的文章写过安藤忠雄,今天来了解下另一位日本建筑大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隈研吾-他离我们很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ge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