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有什么大人,就有什么孩子。大人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通过镜像来学习,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少说教,多做事,身教永远大于言传。这一点在孩子身上我看到了。大人,就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
我爱看书,包里经常装的一本书,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休息的片刻,就可以拿出书来读上几页,心里觉得特别舒坦。而且有时候有点贪心,总觉得这本也得拿,那一本也得带,总是带的多,读的时候也就读一本。孩子也有这个习惯,一出门,袋子里既要装这个书,又要拿那本书。我常常跟他说,带一本就行了,读不了那么多,但他还是都带上了。我在心里评判,带那么多能读得过来吗?我一直不知道孩子在模仿我,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猝然发现,原来我就是这样的。此刻我意识到,孩子也是一面镜子,照见我看不见的问题。
周六晚上,我整理阳台上的花,我养了10来盆花,好久没有打理了,叶子枯黄了,花土也坚硬如铁了,有一盆都起虫子了,耷拉着叶子,无精打采的样子。我一盆盆搬出来,去黄叶松土,修剪。孩子在看书,不主动过来帮忙,我心里有点不高兴。我修剪了一盆花,看他还窝在沙发上看书,就提醒他,看完这个故事过来帮忙,干活是为家里尽责任,和看书一样重要。
孩子看了一会儿书,也过来帮忙,帮我接水端水,清洗叶子,把剪下的黄叶塞到垃圾桶里,撒在周围的花土和水和在一起,很泥泞,孩子又捡又擦,见缝插针的帮忙,还帮着擦洗花盆清扫,忙前忙后。这也是在学着大人的样子干活。我看孩子打扫的那么用心,那么认真,不怕脏,不怕累的,就随时肯定他,挺会整理的,打扫的干净,挺有眼头见识。结果孩子更积极了。
有一盆玉树起斑点了,形容憔悴,圆圆的绿色叶片上,有很多的白色小斑点,我准备了点艾灰,弄了点清水,一个一个搓洗玉树的叶片,干这个活需要耐心,他也蹲在我对面,直接上手蘸水,粘点艾灰,一个一个的玉树叶片搓过来,弄得手上黑乎乎的。安安静静,一个叶子,一个叶子的数过去,结果在孩子的帮忙下,我俩很快就把那一大盆玉树清理完了。
孩子,在模仿大人中学习成长,在大人的鼓励中,更加积极主动,闪闪发光。
上周父亲打玉米,借来了一台小型机器。机器启动了,轰隆轰隆的,发出巨大的响声。极其像一个贪得无厌的怪兽,张着大嘴把玉米棒子吞进去,自动脱粒,玉米粒从一个口流出来,金黄金黄的,一会儿堆成了一座尖尖的山。还有一个出口,往出吐打完的玉米棒子,紫红色的玉米棒子,脱尽了玉米粒,轻轻松松的翻着跟头出来了,父亲拿着个锹,不停的扒拉着,怕玉米棒子堆得太高,顶住出口,机器就吐不出来了。父亲在这两个口上忙碌着,一会儿用锹刨一刨玉米棒子,一会儿又要刨一刨玉米粒。孩子看姥爷忙前忙后,也过去帮忙,他在机器跟前转来转去,不知道能干什么。
姥爷不让他靠近机器,怕有危险。就给他只派了一个活,让他把机器没有脱干净的玉米棒子,从一大堆玉米棒子里挑拣出来。只见他弯着腰捡未脱净玉米棒子,捡一个丢在旁边空地上,头也不抬,一直猫着腰往出扔,就像一个招财猫一样,只有一只胳膊甩来甩去,另一只手插在兜里,估计是外面太冷了。就这样,和大人一起干到底,把所有的玉米都加工完了,挑拣完了。太阳已经落山了,光线昏暗了,天也冷了,他才顶着一头粉尘回来了。
两个脸蛋冻得紫红紫红的。顶着一头一脸的灰尘,冻得手伸不展,居然咧着嘴笑着回来了,看来干活很有成就感。因为大人干活稳稳重重,平平和和,干完活刮打着身上的尘土进家。所以他也学着大人的样子,使劲的拍拍土腿上的尘土,姥爷一边给他拍后背上的灰尘,一边夸赞他说“哎呀!这娃娃长大爱干活呀,挺爱做营生!”,他高兴的笑了,露出洁白洁白的牙齿,眼睛闪亮闪亮的,有点不知所措。在屋里走来走去,搓搓手,跺跺脚。
大人咋样,孩子就咋样。孩子模仿着大人的一举一动,学习着大人的一言一行,所以古人说言传身教,身教大于言传。你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先成为什么样的人。率先垂范,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