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城市故事想法
体验"福贵"的悲苦、感受苦难的力量

体验"福贵"的悲苦、感受苦难的力量

作者: 燕语南南 | 来源:发表于2019-04-14 13:39 被阅读0次

《活着》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待了半年,我几乎忘了它的存在。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固执地认为:既便在物质充裕的今天,生活中仍然充满磨难,如果再通过阅读来加深这种伤感,那着实太让人失去奋斗的勇气了。

我阅读时有个习惯,在阅读比较难懂的书的时候,到了一定阶段,会穿插着读一些小说或短篇,就像球赛的中场休息一样,让大脑休息一下。《活着》就是这样被我中场休息时读到的。

这本书仅十三万余字,余华的叙事方法更是让这本书读起来顺畅自然,毫不费力。余华在序言中说:这是关于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它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时间的短暂,也表达了时间的动荡和时间的宁静。时间的变化掌握了福贵命运的变化。我们的阅读无法触摸它,也无法注视它,可我们又时刻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就像寒冷的来到一样,我们不能注视也不能抚摸,我们只能浑身发抖地去感受。

《活着》中的福贵经历了苦难而漫长的一生,在旁人眼里,他是苦熬的不幸的。可对于福贵自己,从他的讲述中,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福贵对痛苦的承受能力、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让我们明白:生活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任何时候都不要妄议别人的生活。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分明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承受大苦大难的力量,一种隐忍乐观的力量。在那个年代,福贵虽然承受了痛苦、历经了磨难,但他的人生是圆满的、幸福的,他有疼爱他的爹娘,他有贤妻家珍、他有一双懂事的儿女、他有一个能干的女媳、还有一个可爱机灵的小外甥。虽然福贵亲手埋葬了他们所有人,但他们是福贵悲苦一生中的点点幸福,为此,福贵感到圆满。

所以我不再认为这仅仅是一本描写苦难的小说了。而是一部在悲苦中充满力量的小说。我想,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这种力量。

故事的背景是中国1940-1982年间,那个时候的中国多灾多难、物资匮乏,百姓生活困苦、苟延馋喘。福贵的悲苦多是源于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为活着而苦苦挣扎。相较于现在,人们衣食无忧、健康有保障,着实不会再有福贵的苦恼。然而,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问题,现在热门的话题里动不动就会出现"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劫后余生","9亿成年人内心独白:我没钱,不敢轻易崩溃。"揭示了现在人的精神悲苦更甚于福贵。

那么,我们有必要重拾信心,找回力量,在繁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中,体味痛苦、发现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福贵的"幸福"人生。

// 于飞扬跋扈中懂得敬畏

福贵是大富人家的少爷。用他自己的话说,从小就不可救药。上下学从来不走路,都是仆人背;对着年逾花甲的先生自称爹;长大后更是不成器,取了美丽温顺的家珍却不珍惜,常年在青楼吃喝嫖赌,终于败光了家产。看到这里,我觉得如此一个败家仔,他真的应该以死谢罪,然而福贵选择了活着受罪,他从一个飞扬跋扈的阔少爷变成了一个住茅草屋的穷光蛋。

荣光一生的父亲凄惨地死了,怀孕的家珍被丈人接回家,眨眼间,他就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他必须干活养活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女儿凤霞。他懂得了敬畏,恭恭敬敬地接受生活对他的惩罚,他低声下气地去求龙二,从龙二那里租了五亩本属于自己家的田地。

他全心全意扑到五亩田上,辛苦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硬生生把自己改造成了一个贫苦农民。既便是每天累到不想说话,他仍然心存希望,他把这五亩田当作自己的小鹅,他希望能像父亲说的那样,在他的努力下,有朝一日,小鹅会重新变成一头大牛。他感觉到虽然辛苦却充满力量。

随后,媳妇儿家珍带着半岁的儿子有庆回来了,一家人又团聚了,家珍的不离不弃让他更懂得感恩,种田更努力了,生活似乎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然而,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于飞来横祸中活出坚忍

没过多久,母亲生病了,在一次去县城请郎中的途中,他被国军拉了壮丁,跟随国军天南地北地拉大炮。福贵一心想着回家,但逃跑的人一个一个全被打死,他只得跟着部队颠沛流离。

他结识了同被拉壮丁的老全和春生。在被敌军包围的期间,三人战战兢兢地活着,虽然他们并没有放一枪一炮,却常常体验子弹在耳边飞的感觉。亲眼看着,几千伤员一夜之间全部死亡,受到刺激的士兵常常会选择放弃,自寻死路。

福贵却一直没有放弃,他心存幻想,希望有朝一日能与家人重新团聚。他的坚忍给他带来了回报,他挨到了集体被俘,他被释放,辗转反侧的他终于回到了家乡。

//于大苦大难中活出温情

回到家已是两年之后的事情了,母亲早已故去,女儿凤霞也因为一场病,从一个灵牙利齿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聋哑人,所幸的是,他们都还活着,一家四口又团聚了,听着风吹动屋顶的茅草,看着门缝里透进来的月光,福贵感到踏实又暖和。

儿子有庆七岁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福贵和家珍毅然决定让儿子去县城读书,他们深知,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为此,他们不得不忍痛把女儿凤霞送人。几经波折,有庆去上小学了,凤霞也被他们接了回来,他们虽然每天忍饥挨饿,但必一家人守在一起。

有庆上学了,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每天来回五十多公里,往返学校与家里,给羊割草,在那个人都吃不饱的年代,把两只小羊养得肥肥的。

凤霞跟着父母下地干农活,十四五岁就可以像成年人一样养活自己。

这时候的福贵是最幸福的,虽然依然贫困不堪,但他内心是富足的,每天看着身边一起干活的妻子和女儿,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着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温柔而安静。

有庆十二岁的时候,给生孩子难产的校长献血,却被抽得血尽而亡,碰巧校长丈夫却又是时任县长的长生。福贵无法"报仇雪恨",只得原谅长生,抱着死去的儿子回家,亲手埋在父母的坟旁。有庆的死,对这个风雨中揺摇欲坠的家庭打击是致命的,他是全家唯一的希望。病重的家珍似乎要随儿子而去。然而,一切都挺了过去,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超出了人的想象。

女儿凤霞出嫁了,风风光光,偏头女婿二喜对凤霞呵护有加,二人时常手牵手回家探望他们。福贵也时常背着家珍在村子里走走。后来凤霞怀孕了,下一代的即将到来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然而,命运又一次给他当头一棒,凤霞生下了儿子苦根,自己却死于难产。

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死了。福贵在形容家珍的死的时候,用了几个字: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在谈起死去的妻子,竟然能使人感到一股难言的温情,仿佛是一片青草在风中摇曳,仿佛宁静在遥远处波动。

//于一无所有中活出淡然

家里只剩下福贵、女婿二喜和嗷嗷待哺的外甥苦根。新的生命总是给人带来活下去的勇气。苦根的哭、苦根的笑、苦根的机灵古怪,让他们悲苦的生活带来了点点欢乐。

苦根四岁时,二喜死了。福贵赶到医院,在同一家医院里,同一个太平间,福贵三个至亲的人都曾躺在里面,有庆、凤霞和二喜,福贵老了,受不住这些,一头栽在地上。曾经热热闹闹的一家人,只剩下了一老一小,福贵心里苦得连叹息都没有了。

苦根是个乖巧而又机灵的孩子,天不亮就起床,摇摇晃晃跟着外公去县城卖菜,小小年纪知道抱两棵菜,减轻外公的负担。苦根五岁就是外公的好帮手,跟着外公割稻子,对外公送的小镰刀爱不释手,带着小镰刀和外公一起割稻子,累了就去田埂躺一会儿,还不忘记叮嘱外公:“福贵,不要踩着稻穗啦。”

这样的日子虽然又苦又累,可是心里高兴,有了苦根福贵活着就有劲头。到了傍晚,祖孙二人坐在门槛上,看着太阳落下去,田野上红红一片闪亮着,听着村里人的吆喝声,看着院子里的两只老母鸡,福贵告诉苦根:“鸡养大变鹅、鹅养大变羊、羊养大变牛,我们就会越来越有钱啦。”从此以后,苦根天天盼望着买牛的那天。祖孙二人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苦根七岁了,可是他的生命却终止在了七岁。福贵忙着收棉花,给生病的苦根煮了半锅豆子,可怜的孩子平时难得吃上豆子,竟然吃豆子撑死了……

福贵只能一个人苦熬日子,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过了一年又一年。福贵回想自己的人生,虽是充满苦难与伤心,但也是踏实的,亲手埋葬了全部的家人,自己可以了无牵挂、安安心心地死去了。

苦根死后第二年,福贵在众人的耻笑下买了一头老牛,老牛也叫福贵。他和老牛一起干活,闷了和老牛说话,牵着老牛去河边吃草,老而顽强地活着、一年又一年......

//承受苦难活出别样人生

我们不会遇到福贵那样的苦难,取而代之的精神上的困苦。高考的失利,工作的不如意,婚姻的失败。都时时重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几欲崩溃。

现在社会信息化越来越发达,铺天盖地的信息袭面而来,信息过剩引发的焦虑越来越严重,各种各样的学习培训让无所适从,夸张的宣传和舆论让人真假难辨,力不从心。我们应付于各种场合、热衷于培养各种才艺,却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专注的能力。

也许我们应该像福贵那样,专注于"活着",不为其他事情左右,只为"活着"而活着,专注于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忍受其中的种种困苦,体味其中的点滴乐趣,带着苦难的力量,闲庭信步地行走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平原上,孤独而别致,活出别样人生……

相关文章

  • 体验"福贵"的悲苦、感受苦难的力量

    《活着》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待了半年,我几乎忘了它的存在。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固执地认为:既便在物质充裕的今天,生...

  • 生活是自己的感受

    余华《活着》里的福贵命运很悲苦,经历了比常人多的苦难,接二连三的失去一个一个的亲人。但从福贵自己的感受看来,他活得...

  • 2017-10-08

    《活着》是余华的作品,里面的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

  • 活着: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余华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是的。在旁观者眼中,福贵的一生只有苦难,然而,在福贵眼...

  • 只要还活着,就不能被命运打倒。

    作家余华通过第一人称的方式,以福贵自述的角度描述了他悲苦又无助的一生。看完《活着》这本书让我深感心痛,为福贵悲惨的...

  • 用力的活着,你才能走完这一生        《活着》读后感

    放下书的那一刻,感受到“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 当我为书中主人公福贵悲苦的一生无比的难过时, 却看见...

  • 活着——人生的常态

    自己在读《活着》时,随着福贵的视觉渐进,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了,情绪也跟着福贵苦难的一生而起伏,时而伤感,时而欣...

  • 苦难故事里的裂痕和珍珠

    裂痕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我在福贵的故事里看到深深的裂痕,也看到阳光。看到活着的悲苦、艰难和点点欢愉,更看到希望。 福...

  • 读《活着》有感

    《活着》是余华的重要作品,主要写了一位老人(福贵)苦难的一生,这一生对于“福贵”来说,简直是太苦了。 ...

  • 也得熬着,也得受着,也得《活着》

    《活着》是由张艺谋执导,于1994年上映的一部电影。影片讲述了福贵一家历经苦难仍艰辛地活着的故事。福贵和家珍经历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体验"福贵"的悲苦、感受苦难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nj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