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秋无塔

中秋无塔

作者: 我悦我写 | 来源:发表于2020-10-09 14:58 被阅读0次

    中秋烧塔已是一种本地传统风俗,打从懂事开始,每逢中秋烧塔便成了家乡中秋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百度一下,确实有烧塔的习俗。说的故事都差不多,意义也有些相似,只是各地有些差异。

    说的是塔,有些地方叫窑。外形说是塔也可,说像窑也不无道理,并无严格的区分和特别的说词,都是根据当地人习惯而已。

    小时候,到了中秋这天是我们这些乡下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除了能够吃到中秋月饼、桂花米糖、点心,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烧起中秋塔。

    我们村很大,一般一个生产小队会搭起一个塔。各队之间搭塔、烧塔还会展开竞争,看谁的塔搭得好、搭得大、烧得红。中秋过后的连续几天,烧塔一直会成为孩子们最热闹的谈资。

    中秋当天,吃过早饭,在一些大孩子的带领下,我们便在村子里寻找瓦片、砖头。捡的瓦片大都是建房后丢掉的破碎瓦片,调皮的我们偶尔也会去偷偷的拿些人家建房多余的完整好瓦片。砖头要的不多,稍微捡些做基脚的便可以。

    别看捡瓦片,谈不上技术活,但还是要有些耐心的细心的事。太小的捡来不好用,完整的捡到到,偷人家的肯定不行。碎瓦片都是建房不用的,倒的地方都特别不好找。很多碎瓦片倒在竹林里,竹林四周布满了篱笆,一不小心便挂破身体。倒掉的碎瓦片好多都是有些年份,必须用手扒开腐烂的东西,然后从里面一块块的挑选出来。很多时候捡些瓦片实在难为我们这些小不点。每捡一处瓦片,额头定会被一些虫子咬得全是包。痒痒的地方拼命去抓,那顾得上手上的烂东西,走出竹林,小伙伴们相互笑着,一手泥巴,一脸花样。只要抬上满框的瓦片,带着丰收的喜悦,什么痛呀痒呀都不在乎。

    拣来的瓦片和砖头堆在一起,就成了塔的主要材料。大孩子们挖来粘土,用水调和成砌塔的粘合剂,他们就成了制塔人。

    小孩子们拣完瓦片除了稍作休息,看会儿大孩子们砌塔,还是不能停息下来。我们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去完成,便是去找烧塔的柴火。

    收集柴火可不是容易的事。我们村没有山,村里人烧的大都是锄来的草,或者很少的一些灌木,要么就是干稻草或作物秆。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为了收集柴火倒是很有办法,也特别能想办法。先是每家每户的去要,一通好话,让大人们拿出点来。收集完后还是觉得不够,便爬上树,找些枯死的枝条。还是觉得不够,便到处察看,偶尔也能发现有些人家架了不少的干木条,于是,一部分人放哨,一二人便偷偷溜去拿些木条。不被发现的倒是好事,还真的有发现的,不是告到大人那里,就是直接去烧塔的地方要回去。拿了人家的柴火,告到大人那,免不了挨顿打。过节的调皮,挨下打并不会太重。大人们不愿意过节不开心,一般情况下只是说说而已,不想让别人说大人不管之类的难听话。毕竟过节,大家图个开心和吉利,这点倒是真的。

    柴火收得差不多,还要拿着瓶子去各家讨要些煤油。煤油的用处是在最后的时候,为了让塔烧得更红。很小时候没电,烧的是煤油,但特别的贵。一般要的时候各家也只能给小小的一点,不可能给上半瓶一瓶的。你一点他一点,转下来还真不少。

    等到我们柴火、煤油收得差不多时,塔的主体也搭建得差不多。大孩子们还真的厉害,能够根据拣来的瓦片情况来确定塔的大小。塔底砌一二层砖头,上面就逐层的用瓦片往上搭成一个小圆形,到最上面收顶,只留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出火口。

    小的塔也有一米多高,稍大的不到二米,除非全部用好瓦片搭起来。

    吃过晚饭,拿到大人分出的小块头月饼,就着急赶忙的去看烧塔。

    烧塔不是谁都可以烧,只有那些较强悍、会烧火的大孩子才可以。一边看的有大人,有小孩,甚是热闹。一边烧,还会一边的指着说要怎么怎么烧,还会指着远处别人的塔来比较。

    烧塔中,还会有一项活动最为重要。一群孩子扎上火把,由一个大点的孩子带队,打着火把一路往外跑,边跑边喊着驱赶狐狸等野生动物的号子。现在想来,这可能就是烧塔很重要的地方。丰收时节,人们借此机会来驱赶这些偷吃家畜的动物。

    塔烧到最红,柴火也差不多时,就会往塔上泼煤油。这时候,塔全身是火,瓦片烧得通红,意即红红火火,实在壮观。这时候,肯定会有人不知觉的情况下投下一块石头,塔一下子就倒了,欢乐未尽的大家只能各自散去。

    再也没人烧瓦子塔。随着生活的提高,有了些钱的人们不去拣瓦片,也不用瓦片,更不用自己去做,花上钱,请来师傅砌,一座座高大上、气派相当的塔傲然村头,那烧起的火光真可以冲天之势,比儿时的瓦子塔强到不知多少倍。

    高大坚硬的新塔,烧的是时尚,比的是钱,一座比一座大,一座比一座豪华,再也找不到儿时的那份纯真。这豪华一烧却也烧出了麻烦,烧出了不环保。于是,一些地方全面禁止中秋烧塔。

    这个中秋没人烧塔,中秋的氛围一下子便也少了许多。民俗的悄然消失,总会留下些遗憾。

    传承应有度,民俗还是不要丢。民俗有故事有承载,一旦丢了,老祖宗的很多好东西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我们的传承里就会少了许多优秀的存在,更会少了那份自在自得的价值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秋无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pl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