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囫囵吞枣看完像这样的一本书之后,总会有种井底之蛙的自卑感,便会拖着不敢声言自己读懂了什么,而读过了却不拿出来显摆一下,又总觉得没有达到读书的目的。就在这种难以抉择的取取舍舍中,那本就只是一丁点儿的似是而非的所得,也被时间冲刷地不剩下什么了。反而在这个时候,倒鼓起些属于无知者的无谓勇气,想要写下点什么了,至于显摆,显出来或许是原型,摆出来的也是丑态吧。
自诩念了两遍庄子,甚至还大言不惭的劝别人“懈怠了读论语,疲惫了老庄子”,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而但凡稍稍认真读了庄子的人随便问两个问题,或许就会让自己露出了马脚来,毕竟我本是个知难而退的人,遑论那些形而上至极的句子,即便是其中略微生僻些的文字,也未曾深入的探究过。之所以至今尚能够保存了颜面,除了因为智者对小丑出于怜悯的宽容外,也可能是因为大多数人无暇去读这样一本书吧,毕竟在这个真正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时代,花力气去读庄子,有可能会被看作是无用的事,是没有价值的事,也是浪费如金子般可贵的光阴的事。
而这部传世经典流传了千年,在千年间,被无数的文人学者、平头百姓们正着看、反着看、穿插着看、考据着看,研究探讨《庄子》的书籍文章也不计其数,其中蕴含着的道理以及真正的价值,又岂能仅仅以现世意义的有没有用来衡量。对于经典,这种无知的蔑视,很像是出生小犬面对巨龙时的狂吠,巨龙常在,而吠声只是偶尔的些许杂音罢了。
在《庄子发微》一书中钟泰先生便是从儒家的视角去阐释这部经典,这似乎很符合庄子道术将为天下裂的观点,道术本为一体,分出别家则必起纷争,而如果把儒家道家完全割裂开来,也不符合庄子得其环中的思想。用自然生生不息的强健去看待天地寂寂无声的清静,才可能算是体味到庄子思想的精华,而这种意义上的无为而无不为,便是所谓的大道吧。
正如前面所说的,有许多人没有读过《庄子》,也有许多人读过探讨过研究过《庄子》,而接触过《庄子》的人,有各个时代、各个阶层、各个背景的许多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也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观点,站在每一个人的立场去看,看到的都是正确的,我们这种凡夫俗子,不是学者,更不懂咬文嚼字,看到的必然浅显直白的多,但未必是错的。
而读过了大师的无私讲解之后,则对《庄子》有了更深远博大,更细致精微的看法,也让自己原来的看法变得更沉稳厚重些,而对于自己以后的行事,也会产生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吧,这便是无用之用,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