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荣哲的《故事课》分为十二课,第一课的标题为“三分钟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老编辑提出的“故事的公式”:
问自己七个问题
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他的“阻碍”是什么?
他如何“努力”?
“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意外发生,情节会如何“转弯”?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二、简化后的故事公式为:
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
三、方法介绍之后,许荣哲给我们举例分析了三个故事:
——《八十天环游世界》。
——褚橙翻身。
——乔布斯的英雄旅程。
其中乔布斯的故事与好莱坞英雄片高度符合:
从小被养父母收养的乔布斯,长大后被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赶出去,最后再回来拯救自己的公司。
小结:
表面上,苹果卖的是电子产品,但骨子里,其实卖的是“乔布斯”这个人。
就像褚橙卖的是褚时健这个人一样。
四、建议:
有意外的故事比较好。
五、我的练习。
我用许老师的框架试分析一下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目标:取得真经。
障碍:八十一难。
努力:降妖除魔。
结果:到达灵山。
意外:忘了帮灵龟问事,被掀翻在河里,上岸后发现经书全是白纸。
转折:返回灵山。
结局:取得真经,返回大唐,师徒成佛。
所以,《西游记》是个好故事。
再来分析一下我自己的一个故事:
起个早,赶个晚
8:16出发的车,5:30醒来不算晚。冲了个凉水澡,洗去整晚出个不停的臭汗。又洗头洗脸洗口完毕,最后一次浏览昨晚拟就的出行清单,拍了照。一切确认无误,背好包、推着箱子出发时,已经是6:08了,比上次探路时迟了7分钟,不是个好兆头。
等车也不顺利,快走到车站了,背后才有一辆2路车开来。一如既往的被卖给前面的一辆车,时间已到6:30,车子7:05到了仙桃,7:13分上了城际公交车,7:34终于到达天门南站。比预计的时间要早,运气还算不错。
从从容容过早、取票,不到8点,到此时还算一切正常。特意看了一眼售票厅的显示屏,今天居然是正常的,显示的是最近几天的车票信息,没有像去年10月那样,出现开往8月的列车,有进步。
惊不惊喜,刺不刺激的时刻就在这时候到来了。
屏幕显示,列车晚点6分钟,这也很正常。
我这个时候大概是没睡醒,居然出去买饮料和零食。在几百米外的便利店里比了半天,买了几瓶水和一些饼干之类零食。收银员提示,可以用微信结账。正好手头现金不多,我兴致勃勃地体会了一把无现金生活,玩得不亦乐乎。不经意抬腕看了一眼手环:8:20分。心理还在想:2分钟,足够跑到检票口。于是拉起行李箱狂奔。气喘吁吁感到地方傻了眼:我要坐的那趟车已停止检票。这才想起还有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的规定。不甘心,又心存侥幸地往前挤,等挤到最前面,电子钟显示8:22,我眼睁睁的看着3008次车启动了,几乎是瞬息之间就不见了踪影。
垂头丧气出了候车厅,我返回售票厅。我翻看了车票背面,发现了一条规定:
特殊情况,经站长同意,误车的动车票可以退票。到退票窗口咨询,售票员冷冰冰的地说,不可以退,只能改签。我又问能不能改到站,答案也是不可以。明明纸面上的规定都是可以。改签的下一趟车是下午一点中才出发,到上海超过晚上8点,再赶往会场早则晚上9点,迟则超过10点,注定今天不能报到。
我到外面广场上吹了下风,冷静了一下,自以为聪明的想到,干脆废掉手里的车票,感到武汉搭最早的下一班车,可以在17:30到达虹桥车站,接着哪怕花两个半小时赶往南桥镇,时间也只到晚上八点,什么都来得及。
想到做到,我立即掏出手机,启动“高铁管家‘订票。经过一轮又一轮地刷图形验证码,终于填全了个人信息,按下订二等票按钮,激动的心情无以复加,暗赞一声:你怎么这么聪明呢!
接下来手机显示一条温馨提示,说的已经订阅了一张到上海的票,在订的票与前票时间冲突,建议改签或退票。我再次傻了眼,心里一阵凉意闪过‘此路不通。
我只能老老实实地改签了五小时后出发的车票。
真是悲剧,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参加“新经典大讲坛”,为了保险连探路都进行了2次,居然失误在最后关头。真应了那句老话: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超晚。
这写的是我2016年去上海参加新经典大讲坛,由于失误误了车的故事。
目的:准时报到。
障碍:路远车少。
努力:探路早起。
结果:到达车站。
意外:购物误车。
转折:改签车票。
结局:深夜到沪。
这样看来,我的这个故事是完整的。但为什么不够吸引人呢?
也许,这要到《故事课》的后面课程中去寻找答案了。
也许,我另一次误了时反而乘上了车的故事写出来会更吸引人。
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