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在家里完成作业的正确率很高,常常得A+,但是独立做题或者考试时错误连篇。这是为什么呢?
想一想,孩子是怎么做作业的?是不是摊开书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搬到练习册上,不假思索地做知识的搬运工?孩子有没有及时复习、做完检查的习惯?孩子知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作业,以及怎样做作业才是有效的?
为什么要做作业?
要想有效地做作业,一定要先明确做作业的目的或是动机——为什么要做作业?
大多数孩子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因为老师布置作业了啊,不做作业会有麻烦啊。”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完成再说。当然,这已经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孩子了,会把学习任务放心上。但是,要达到理想的写作业的效果,还是要明晰写作业的意义。
好好写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漏洞,查漏补缺以提高学习效果。一次次克服惰性写作业,还有助于培养意志和毅力。
反之,不写作业,有可能无法消化和吸收新知识,进而导致考试受挫,带来负疚感和挫败感。长期以往,挫败感加剧,会慢慢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子,永远也学不好。这样消极的暗示让学习变得难上加难。
其实学习没那么难,从认真听课,有效完成练习开始。
如何做有效的作业?
到底怎样做才能事半功倍呢?记住以下几条:
(1)先复习,后作业。复习课堂重难点、理解原理和法则后再写作业,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知识漏洞在哪里。
(2)仔细审题,言必有据。养成圈画题干的做题习惯,任何答案都该有相应的知识点或者素材去支撑,切忌想当然。
(3)认真思考,独立完成。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实践来促进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理解,并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点并逐步完善。
(4)仔细检查,有错必改。和更改作业中的错误。导师批阅后,应仔细查看作业中的错误并进行纠正。错误恰好暴露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通过更改可以及时填补这些缺陷。
(5)字迹工整,格式规范。字迹要工整,解题步骤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文件格式,按照各科的标准去做。
(6)妥善保存,分类复习。按时将作业分类整理并进行梳理,以便复习时随时参考。
我们都非常在意孩子的成绩,但成绩已经是某次或某个阶段性学习的结果。要想让这个结果令人满意,我们要提前监控学习过程,而最能反映孩子学习过程的,是一次次的作业,是写作业的习惯。可以说,一个孩子的作业态度、作业习惯决定了他的学习成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