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弗洛姆,是继弗洛伊德之后又一位世界著名的心理分析家、社会哲学家、作家,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后,去了美国。写过20多本好书,其中《爱的艺术》与《人类的破坏性剖析》是弗洛姆博士学术生涯中的双壁。
本书是一本关于人类的恶意侵犯、破坏性与残忍性剖析的经典名著,对希特勒、希姆莱这些战争狂人的童年和青少年进行了研究,分析人的破坏欲、人的恶是如何得到了滋生和发展的机会。
通常人们认为人类的破坏性源于本能,但本能是自然的产物,而性格根源的热情则是社会的、生物的与历史的产物。人的性格首先决定什么事情会挫败他,然后决定他用什么样的程度来反应。现在人越来越受操控,我们的工作,消费,还有闲暇时间,统统被广告,意识形态和“增强作用”所操纵,个人失去了在社会中主动的、有责任性的角色,成了“适应的人”,我们学聪明了,我们知道,只要不适应一般规律的行为,思想或情感,就会让我们遭受严重不利,社会认为我们应该是什么,我们就是什么。试想最初的我们跟现在的我们还一样吗?我们是不是也隐藏起了某些这个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东西,甚至最高贵的冲动也受到了抑制。我们在社会结构与性格结构的交互作用中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为了更好生存,我们不得不常常修改我们的行为,学着去适应这个社会。这不知是进步还是悲哀。
阅读本书不仅可以随着作者的观点深入剖析人性,更给了我深刻地理解剖析自己的机会。“知汝自己”,是智性的洞察,感性的洞悟,一个人越是接触内在的真相,就越是觉醒,越是自由。有时候你的不安全感不是来源于你以为的他人所带给你的不安全感,更多时候是来源于对自我错误行为的不安。我们都一样,都想要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想要在所处的环境下达到所能达到的最适当的力量与强度。人类的一切热情,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因为他想使生命有意义,想要去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人格的完整。许多人呼吁法律与秩序,但我们更应该呼吁生命与建设。动员人类对生命热爱。
唯有从根本上了解自己,才有希望产生新的力量。人并不是环境下无助的东西,环境因素固然促进或阻碍人的某些特征,并给人立下疆界,但人的理性与意志,也是发展过程中力量巨大的因素。个人如此,社会也是如此,不是历史制造人,而是人在历史过程中创造自己。唯有教条式的思想及心智的懒散,才会把人的发展简化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因而阻碍了人对自己的真正了解。要相信人的能力。不管在生命中的任何时候,人都绝对不是不能再改变的。要培养建设性的不满,就须潜入到灵魂深处去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想要什么,想要干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