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你了
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每当我说出这句话,那感觉像是欠了一个大大的,怎么也还不清的人情
我不能做到,不带负疚感的麻烦别人,或者说求助。武志红老师说,怕麻烦别人,是一种懂事,太早懂事,或一个成年人太过于懂事,那可能意味着经历过很深的绝望。
今天自己简单区分了一下,麻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看起来不懂,其实稍微花点心思就能够了解到的,借笑来老师的话“搜索引擎可以回答的问题…就尽量不要麻烦别人,”这类的问题属于自己偷的懒,而且这样的麻烦,人情成本是很高的,比如你经常问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那你在别人眼里可能像瘟疫一样,别人总想躲着点。
另一种是自己做不到的,真的遇到了困难,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伸出援手,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不要怕去麻烦别人,这是值得帮忙的,有了麻烦更能更近关系。帮忙的人也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一个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和一个喜欢麻烦别人的人是很容易区分的
真诚的求助通常不会引来大家的反感,大家厌烦的其实是:打着“求助”的旗号,占别人的便宜。
求助并不可耻。
我认为做一个会麻烦别人的人,是幸福的人。
武志红老师说:怕麻烦别人的人,像是一个孤岛,因为无数次体验过能量触角伸出去后,没有被接住,于是知道自己伸向别人的手,是不受别人欢迎的,这叫做麻烦别人。伸开双臂,如果你还想被拥抱的话。——鲁米如是说。
深度的怕麻烦哲学,都是在生命早期,在家中就建立的。健康的情形是父母心中有爱意和热情,他们会带着欢喜去满足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带着自信和一点理直气壮的劲儿去要帮助、要爱。
我遇到过一个同事,特别会要爱,我一直认为这是很可爱也很宝贵的一面,因为我完全不会。我看到的是充满活力饿流动的生命力。
而缺热情的人,可以努力对别人好,但这时会有付出感,这几乎是必然的,因他没有享受和愉悦,他的确觉得对别人好像是在割自己的肉,他意识上再慷慨,付出感一样产生。
这都源自于原生家庭父母和子女关系的结果呈现。
“一个人活在“需求基本被看见、被满足”的感觉里有两个标志,一个是情绪的自然流动,另一个是在表达需求与情绪时,身体是协调、放松而自在的。”
放下对错,只有爱恨;放下评判,只有好的感觉。
所以,试着鼓励你的孩子,鼓励你的爱人,也鼓励你自己:伸出双臂,如果你还渴望被拥抱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