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在做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主题拆解,其中一个颇有感触的拆页,就是关于成人学习五大公理的,为什么大叔说颇有感触呢?
正如“五大公理”的拆页便签开始所说,因为大叔在从事培训伊始,就有在培训课件上看到五大公理的内容,但是却并没有得到清晰的解答,当然,自己的理解也有偏差,对这一理论也没太当回事,正以为如此,我在个人学习成长和培训能力提升上,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说了那么多,今天就站在培训人的角度,对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再来啰嗦几句。(说的比较混乱,还请多多包涵)
1、自我导向
在企业培训学习中,按照自我导向原则,应该通过培训需求调研,尽可能满足个体需求,让个体参与学习内容的选择;而在实际的企业运营当中,这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因为员工的需求千差万别,从成本角度你也无法满足;其次,个体的需求并不一定就是企业的需求,企业的培训学习,应以推动企业运营和发展为目标;
所以,企业培训需求的自我导向,应该是对个体的能力诊断,例如人才测评手段,或构建岗位素质模型,找出个体的真正需求;除此之外,大叔认为这个自我导向的“我”,在企业学习中,应该是企业,以“企业”-“我”为导向。
2、关联经验
当初在看到这一条“关联经验”时,我的理解仅仅是认为,培训的内容一定要结合学员身边的案例,这样可以引发共鸣,让学员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投入到课程中。
却并没有想过,在个人学习上,同样需要理论结合经验。
直到后来,大叔遇上一个善于学习的同事小张。小张是公司中难得看到的几个,每天都来很早看书学习的。一次交流中,小张分享了他阅读的方法,每看完一部分内容,都会给自己一些思考时间;在脑海中,将书本中知识,和日常工作去进行比对,去想工作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所以,小张将书本知识同本职工作结合的很好。
那么个人学习成长,如何对企业学习能力提升起到促进和帮助呢?
在企业学习能力提升中,通常都是全权委托培训人员,但是如果仅仅依靠那点培训预算,以及培训部的那几个人(有时培训部门就是个光杆),就想提升企业学习能力,打造学习型组织,这就完全是扯淡了。
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要的是激发内部员工学习;不是单纯的让培训人员多开课啥的,而是应该支持培训部门从制度上、文化上、氛围上,去激发个人学习,两条腿走路。
3、强调实践
根据柯氏四级评估理论在企业的运用实践,大多数的企业都只是做到第二层级,也就是反应层的问卷调查,以及学习层的学员测试;
要你说培训有用还是没用呢?说没用那有点过了,但是有多大的用,又似乎不太大,因为少了后面2步,也就是行为层和成果层的评估;用五大公理的话来说,就是学习完了,你有没有去实践,若没有实践,那也就无法看到成效。
所以,对于企业内的培训,尤其是方法、技能类(非文化、理念类)培训,采取行动学习的模式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项目制的形式,将工作同学习相结合,也利于培训效果的评估。
4、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前面谈到,将培训同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实际工作来评估学员的行为层和成果层的成效,有益于评判培训的成效。
培训结合实际工作,结合的是什么?就是工作当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你平时就在做的,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
记得2年前在公司做的一个中层培训项目,当时也是采取了行动学习的形式,然而在工作项目报告上,有学习小组所汇报的内容,居然就是本部门工作总结,完全就是应付的态度,既无法体现解决了什么问题,也体现不出个人通过学习,在其中应用了什么技能方法,这种就是无效的学习。
所以说,行动学习的方法虽好,但是聚焦的方向和点,在一开始就要有跟进和评估,解决什么问题,是实际发生的吗?是当下重要的吗?项目选题需要把好关。
5、内在驱动
每次培训,对参训学员来说,恐怕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培训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学习?做为培训人,如果不能让学员明白你的培训,到底能给他们解决什么问题,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那么结果就是人在心不在,无法驱动他们的学习欲望。
当然对于培训人来说,有很多的难处,因为企业培训项目并不完全由培训部门的需求调研、培训计划而来,还有很多是来自老板的直接拍板。
举例来说,大叔在之前的一家民营企业,其中大部分的培训项目,甚至包括讲师都是有老板或是老板娘就直接拍板决定了;由于老板的宗教信仰,所谓的讲师都是教会牧师或信徒,所谓的授课都是结合着宗教教义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参训学员,问我最多的就是,这个学习和我有什么关系。最终培训的成效,自然好不到哪去,老板所能看到的所谓成效,只不过是一个个影帝影后,表演给他看的而已。
以上,就是大叔个人对于企业培训和五大公理方面,一些不成熟看法的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