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哲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流与非主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流与非主流

作者: 洞若观火 | 来源:发表于2017-07-06 22:48 被阅读0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是一部充满了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教科书,它在动荡的年代鼓舞了不知多少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去细细的品读,常读常新,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尤其是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在当今物质丰足,人心浮躁的社会中,更要坚守自己的本心。

    书中,以保尔柯察金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革命斗争的真实状况,而保尔,是作者以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以最真切的感情,凝练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手法,塑造出来的形象,保尔波澜壮阔的一生,生动的回答了人的一生“为谁活着”“怎样活着”这一根本问题,保尔是那个壮烈的年代里杰出革命青年的代表,在他身上体现了万千革命斗士的精神风貌和革命斗志,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

    保尔的形象是那么真实感人,他勇于献身,拼命工作,他酷爱学习,如饥似渴,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他不畏艰难,挑战病魔。他永不言败,顽强生活,保尔的一切仿佛都是动人的。

    但保尔又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他也有数不清的缺点与毛病,但是,在保尔的革命生涯中,每时每刻都不忘反省,严于剖析自己,这些难能可贵的精神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小说一开始就描写保尔因在学校里受到瓦西里神父的无理侮辱和惩罚而进行报复:在面团里撒烟灰,结果被愤怒的神父撵出了学校,表现了他幼小心灵里强烈的反抗性。在被学校开除后,保尔开始了自己艰苦的生活旅程,从十二岁起就在车站食堂、发电站做工,饱受折磨。生活在最底层的保尔,切身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屈辱和痛苦,同时也激发了小保尔的阶级仇恨。

    当时,老布尔什维克、水兵、党的地下工作者朱赫来用马列主义真理,启发了保尔对于不平等社会真相根源的探究,引导他走上反抗资本家的道路,书中有一段写道:“朱赫来突然在晚上到来和两个人一起生活了八天,这对保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第一回从水兵朱赫来嘴里听到了不少闻所未闻的,不同一般的和鼓舞人心的话。这对保尔一辈子都产生了重大而且深远的影响”。朱赫来以朴实的语言,为保尔讲解革命道理,告诉他“单枪匹马的闹改变不了世道”,希望他成为一名“为工人的事业战斗的好战士”。“要把旧世界翻个底朝天”,“需要能舍生忘死的战斗的刚强战士”,老布尔什维克对保尔的教导与以身作则,是保尔能够从自发斗争转变为自觉战斗的关键转折点。

    在这之后,保尔为了救朱赫来,勇敢的与哥萨克军事贵族搏斗,最后被关进了监狱,受尽了拷打与折磨。16岁的保尔最后加入了红军骑兵部队,在战场上策马挥刀,与占领了自己家园的波兰白军战斗,奋勇杀敌。在一次激烈交火中,他被炮弹弹片击中了头部,受了重伤,被送至野战医院救治,昏迷了13天后才苏醒过来。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生死的考验,使保尔深刻领悟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人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从死神手中挣脱以后,保尔积极的投身于无限的经济恢复与建设工作中去,在火热的劳动生活中锤炼自己,在铁路工厂,在筑路工地,在客秋莎嘹亮的歌声中,他忘我的劳动。

    保尔在革命斗争的熔炉里百炼成钢,积极的面对永无止境的战斗,先后加入了共青团和党组织。在革命队伍中,保尔永远是那个不知疲倦,朝气蓬勃的小伙子,热爱工作,无私奉献。保尔不仅同自然界的困难斗,同阶级敌人斗,并且同病魔斗。他把工作看做是生命的第一要务,病魔的肆虐丝毫没有减弱他昂扬的斗志,且更让他争分夺秒的工作……伤残,疾病,劳累,时时刻刻威胁着保尔的生命,即便他顽强的同敌人抗争,巨大的不幸仍降临在他身上,他终于全身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了。在这样人生的痛击下,保尔仍然保卫着自己的精神支柱,他继续与无情的命运抗争,坚持自己的小说创作,在苏维埃的伟大事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保尔柯察金这一青年英雄形象,不知鼓舞了多少人,他的经历,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他告诉我们,“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如若换一个角度去看待作者借保尔之口,诉说的社会现实

    十二岁的保尔在车站食堂帮厨。工作时长二十四小时,做一休一。

    保尔居然扛下来了,扛了两年。

    这两年里,他看到的只有厨房和洗刷间。

    十四岁那年。

    堂倌普罗霍尔克扣工资。一个二十岁都不到的姑娘弗罗霞,为了拿回自己应得的工资,甚至被骗了身子,和堂倌上了床——但是工资只给了她应得的六分之一。

    这一切被保尔目睹了。

    从此他再也没有见到弗罗霞。

    十六岁那年。

    保尔救了一个布尔什维克,被抓进了监狱里,连续拷问了七天。在同一间牢房里,他见到了一个红色游击队员的妹妹,赫里斯季娜。

    一切都完了。赫里斯季娜预感到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深夜的狱里,她吻了保尔,她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面对什么。

    但是保尔突然想到了冬妮娅。他拒绝了。

    第二天清晨,警备司令带着几个哥萨克兵,把赫里斯季娜带走了。年轻的姑娘用复杂的眼神,最后忧郁的望向保尔。

    从此他再也没有见到赫里斯季娜。

    十七岁那年。

    保尔参加了红军,为解放工人阶级的同胞们浴血奋战。他刚来到骑兵部队时,骑兵们在一所学校旁的土丘上聚会跳舞。在舞会上,保尔演奏手风琴,另一个壮汉托普塔洛狂热起舞,一场欢乐的聚会被点燃到了高潮。

    解放城市日托米尔的战斗中,机枪声响起了。两天前还在快乐跳舞的骑兵托普塔洛,重重的倒在了尘埃里。

    而这时间之短,在书中,也不过只翻了薄薄一页的光景。

    红军解放了日托米尔。监狱里关押着七千名布尔什维克。

    一个老工人,萨穆伊尔对保尔讲他经历的故事。女布尔什维克瓦莉亚,十七岁的姑娘罗莎,喜欢画漫画的小伙子萨沙,中学生诺沃谢利斯基和图日茨,一共二十九个人。瓦利亚和罗莎在第一天就被凌辱,罗莎甚至被折磨疯了。二十九个人,三个被判处绞刑,十七个当场枪决,剩下九个幸存者判处二十年苦役。

    当瓦莉亚慷慨的走到绞刑架之下时,人群中传唱起了《国际歌》。

    保尔的童年好友,谢廖沙也参加了红军。

    谢廖沙的老乡米什卡,在急行军渡河的时候,被汹涌的河水吞没。

    而谢廖沙四天之后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在阻击向科罗斯坚方向突围的敌军。

    没有悲伤也没有憎恶,少年只是平静的停止射击,冷却枪管,装填子弹,继续射击。

    一如战场上,再正常不过的光景一样。

    在第一部的结尾。

    敌军的大炮开火了,炮弹的冲击波将保尔从战马上轰飞。弹片嵌入了十七岁的保尔的头颅。他被紧急送到了陆军医院,并在那里昏迷了整整十三天。

    他那年轻的身体,不肯死去。

    冬妮娅来看望保尔。

    但保尔知道两个人没有未来了。那种庸俗的个人主义,是没有在苦难和磨练中锻炼出来的虚伪的骄傲。

    两个人来到了库佩切斯基公园,在落日的余辉下做最后的交谈。你有勇气爱一个工人,保尔说,但你并不爱工人这个阶级。

    "站到我们这边来吧。"保尔小心地把手放到了冬妮娅的肩膀上。"我们的队伍里也有很多的优秀的姑娘,她们的文化水平也许不如你高,但你为什么不愿意和我们在一起呢?"

    冬妮娅悲伤地凝视着蓝色的河水,没有回答。

    保尔出院后,在火车的站台上见到了谢廖沙。他们两个老朋友分别很久了,终于又在此刻相遇。短暂的十七岁的人生,却饱尝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火车的车轮转动了。谢廖沙飞快的扒上了火车。两个在一起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又这么分开了。

    谢廖沙站在火车的车顶上,用胸膛迎着飒爽的秋风。那是一个得意志满的少年。

    而一星期之后。他就在乌克兰原野上牺牲了。少年双臂合抱,没有喊叫,一枚流弹击中了他的胸口。缓缓的弯下腰,而后倒地死去。

    他那漂亮的蓝色眸子,映射着远方辽阔的原野。

    没有亲身经历过社会,对整个社会有一个整体而又确切的认知,是很难读懂里面那看似轻描淡写的苦痛与折磨;又会很自然的反过来站在道德学家角度,去诘问所谓的"道义"和"人性"。

    就在后半部的开始,匪帮和破坏分子开始肆虐。木材堆积在距离城市七公里之外的林区,没有这些木材,整个城市将无法捱过冬天。

    保尔带领着一群共青团员,以一天一百米的速度,硬生生的把这条铁路,在齐膝深的大雪中铺了出来。

    干这个的第一天,就有五个学生逃跑了。持续了两周后,有的人扔掉了团员证,认为不值得为这个赔上自己的性命和未来。

    暴风雪停了。

    一列火车动力不足,停在了支线上。上面的旅客叫嚷和咒骂着,铁轨被积雪埋没了。

    在这种情况下,车上的所有壮劳力——成年男性们,不得不一齐下车铲雪。其中有一个高个子男人,衣着光鲜,一边铲雪,一边愤恨的说:

    "我才不铲雪呢。谁也没有义务去铲雪。我是铁路工程师,我要起诉这里的工长。"

    保尔上前。"公民,您为什么不干活?"

    ——"您是那位?"

    "我是工人。"保尔回答道。

    ——"那我没什么可说的了。叫你们领导来。"

    保尔皱了皱眉。而在那"铁路工程师"的身后,他和她四目相对。

    你能说"铁路工程师"的诉求不合理嘛?保尔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无产阶级劳动者而已,怎么能命令工程师去干活呢?如果保尔的命令是合理的,那么不就是又走向了所谓的"极权"和"独裁"了嘛?

    可是问题又来了,假如所有的乘客都像铁路工程师一样,拒绝铲雪,那所有的人都会困死在这个小站点里,或者是被匪帮所袭击。

    这是很复杂的事情,也是一个难解的悖论:所谓的"普世"的"道德标准",真的是存在的嘛?

    就干脆的承认一点吧,承认这世界上有既得利益团体和得既得利益团体的存在吧。而维护那些什么"道德标准",说白了也就是维护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罢了。不然的话,为什么我们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总是说"价钱便宜一点"、"零头抹了吧";却几乎没听到过菜农说过"再多给几块钱"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嘛?为什么这价钱可以随口压一下,菜价不能随口涨一下呢?

    当你可能有损他的利益的时候,他给你讲"公平"。

    当他堂而皇之损害你的利益的时候,他给你讲"合理"。

    人的规则,都是向着有利于自己而制定的。

    很多人都口头追求"平等",殊不知他们所以为的,仍然是上帝的归上帝,自己的归自己。;他们所追求的,只不过是比其他人"更平等"罢了。

    抛开这部作品的意识形态问题,这故事仍然是跌宕起伏,千回百转的。而我们有很多人不喜欢这部作品,甚至厌恶这部作品的原因,无非也就是立场的事情了。

    不论怎样,保尔和无产阶级的兄弟姐妹的以整个生命去实践了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值得我们学习,去实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流与非主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bk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