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雕塑作品:
A:我的妈妈在窗口炒菜;
B:我在她身后挺远的地方,注视着她,但手掌️张开正推开她。
二、雕塑的感受:
A觉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B觉得这个姿势很难受。
三、如果允许雕塑换个动作,会怎么换:
A边炒菜边把头转过来;
B把手放下且向前一步。
这是我经历的一个简单家庭雕塑的全过程。
在雕塑之前,A不知道自己在扮演谁,B知道她扮演的是我。AB在真实生活中是夫妻。
我不知道他们第三步的反应跟他们是夫妻有没有关系,但第二步的感受其实已经带给我很大的自我觉察。A觉得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我现实生活中不觉得A在自己的世界里; B觉得这个姿势很难受,我在现实生活中也这么觉得,但我很多时候很难这样清醒意识到。
所以,“我们对对方行为的反应不是对方行为带来的,是由自己想法带来的。” 想要分离实则深度融合,这个挣扎的过程让我感知觉变得狭窄。
所以,不管A怎么做,我怎么想,当第三步,A回头,我接受关注(放下手),且接纳关注(向前一步),这也许是我的另一个可以尝试的可能性。
重要的是,当这么想的时候,我现在没有抗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