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满篱根始见花

作者: 铅笔芒种 | 来源:发表于2017-11-15 10:44 被阅读54次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提供

凌寒傲霜的菊花,是花之君子,向来是古时文人们的喜好之花。陶渊明之后,菊更是成为恬然淡泊、清高自守的花之隐士,时时被文人们吟咏赞叹。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这首《菊》是明代画家沈周的诗。

诗旨明白显豁。秋满篱根,谓秋深矣,百草凋零,众芳摇落,木叶萧萧,天地简净,一片枯寂萧条的背景下,有菊花徐徐开放。著一“始”字,菊花从容不迫的风姿尽出。

“却从冷淡遇繁华”,说花事,亦说人事。花之不畏秋寒风硬,顾自开得热烈奔放。君子自守内心繁华,安于当下。不管外境如何,一个人总要努力保持内心的修养准则,只要内心恒定如一,不随外境的变迁患得患失,也终会自得繁华。

沈周便是如此,他一生没有走文人都想走的科举之路,寄情书画,在水墨天地里安顿心灵、追求自由,布衣终身。

沈周在绘画上专心致志,博采众长,终成大家,他是吴门画派创始人,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西风门径含香在”,门前小径遍开菊花,秋风过处,菊香满径,菊香盈门,菊香入室。这是爱菊人偏得的好处。

“除却陶家到我家。”点旨,言志,拈出千古隐逸之宗陶渊明,自傲处,亦是自我的期许处。

沈周当得起这样的自我期许。

他为人平易谦和,不慕名利。身为名画家,求画的人自然多,即使是贩夫走卒这样的底层劳动者来求画,画家也是有求必应。更有意思的是,有人模仿他的画作了假画,还敢跑来求他题名,他也欣然应允。

你以为他无原则么?

他自有文人的清骨,自有自己的坚持。《明史》有一段他的故事,“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

郡有如此名人,而太守竟不知情,可见是个糊涂官。这太守后来进京办事,见了吏部官员和内阁大员,都问他沈先生近况,他才慌了神,前后一打听,原来他早就和沈先生打过交道了,还是特别怠慢的的相见法。太守亡羊补牢,赶忙跑到沈先生家赔礼道歉,还混了顿饭才回去。

这《菊》,是画家的眼中菊,更是画家的心中菊。

只是不知道这诗是画家单独的吟咏之作?还是有画与之相配?

沈周工山水花鸟,必定画过无数的菊花。这首诗在他的画笔之下该当是怎样的姿态风度呢?

真想看一看。

相关文章

  • 秋满篱根始见花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

  • 秋满篱根始见花

    凌寒傲霜的菊花,是花之君子,向来是古时文人们的喜好之花。陶渊明之后,菊更是成为恬然淡泊、清高自守的花之隐士,时时被...

  • 60个菊花作品,60首菊花诗词欣赏 ||一修学堂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咏菊诗、呷菊饼、插菊花、品菊茶,一修学堂的菊花...

  • 爬山虎

    东篱花蔓绕篱满,一院叶子变院墙。牵里寻它根无处,只作观赏看童话。

  • 咏独枝紫薇花

    已过盛夏近新秋, 犹见一枝花怒开。 任尔争先春树满, 群芳散尽我始来。

  • 七绝 雏菊

    西风过处是肃杀,空山收尽失意花, 篱外雏菊不识秋,一点两点缀满崖。

  • 贺师姐疏帘淡云

    秋水与孤雁共偕,东篱河边秋花愁! 梅花又牵蟾心梦,香飘万里满河山!

  • 稼翁七绝.种菊

    悠然归去种东篱,独爱菊根栽满池。 不与百花争稚艳,凌寒更有傲霜枝。

  • 寒露

    朝露寒将结, 秋花始见黄。 加衣犹觉冷, 北雁奔南忙。

  • 门外

    重到花深里 花满枝,酒满卮 独向风中小立 门在门,篱在篱 篱门所在不见伊 不见伊 去年今日 不语相知 写诗之人问已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满篱根始见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dc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