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5日,原则上是写观课感,但请假的我只有从别人的字里行间里去读到一些感受!
读《每节课都是上给自己听的》有感!课,到底是上给谁听的?或许,第一答案应该是你的学生。是啊,所有的学习内容,教学环境都是围绕学生服务,我们给学生上课,那就是上给他们听的了。可是,你想过没有,对于分辨力(至少在听课)比你弱很多的学生来说,你怎么上他们就怎么听,你说那里是黑的,他们就一致认为那里是黑的。他们大多只会顺应你的教学,长成你所喜欢的样子。想想:教室里除了学生,还有谁呢?是的,还有那个非常重要的你。我要和我所教的课一起成长,我要和我所教的学生一起成长。那这些课,其实是上给自己听的。你应该是一个专业的人员,你知道你自己上课的优势与劣势,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明白:是不是每个学生在你的教导下,都会得到成长,而那种成长并非都来自于时间的积淀。我们只是教书的吗?你会回答不是。我们是带着我们的整个生命体验进入教室的,是带着我们的整个生命旅程站在学生面前的,所以,你的眼里不能只有知识!
第一,你的眼里应该有关注。眉目传情,好的老师眼睛会说话。即使你的眼里什么内容都没有,但至少让学生知道:瞧,我在关注你。被关注,是一种幸福。
第二,你的眼里应该有爱意。你的眼里流淌出来的是对每个个体的肯定、鼓励与赞赏:坐姿、倾听、发言、书写、思考、合作等,都可以经由你的眼睛来传达。
第三,你的眼里应该有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成长,做作业,是不是所有人都在做呢?思考,是不是所有人都在思考呢?分享,是不是所有人都在分享呢?那些没有带作业本的,是不是就晾在一边,不管呢?那些没有参与课堂的,是不是就让他游离呢?那些打扰课堂的,是不是就让他自我表演呢?
说到这三点,其实是我一直在反思的,我发现自己需要努力,但是一直没有做好!孩子就是孩子,被关注,是一种幸福,被肯定是一种荣耀,被喜爱,会更加自信!曾几何时,我的课堂我已经开始了变脸,从聆听孩子变成了唰唰唰地音乐知识输入机,从感受音乐变成了呼呼呼地曲目催促机,孩子的作品增多了,可脸上的表情变得木然啦!
每一节课我们和时间赛跑,没有了和孩子“温存”的时间,我们在前面领跑,孩子在后面追赶,谁知道,掉队的越来越多呢!所以请停下来点一点孩子的个数再继续前行吧!
知识是没有温度的,而课堂应该是有温度的。决定了课堂温度的那个人,是老师!莫忘初衷,重拾刚走上讲台的那份天真与执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