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殷公稍微看了一眼,只见发髻插着翡翠凤插,戴着明珠耳坠,风貌绝华。一会用金爵斟酒,金爵很大,能盛数斗。殷公想着这个东西可以拿出去给同窗作证,于是暗中藏在袖口,假装醉酒趴在桌子上,好像睡着了。
大家都说:“殷公喝醉了。”
没多久,听到新郎告辞,笙管鼓乐猛然的想起来了,人们纷纷地下楼。这时主人收拾酒具,发现少了一个金爵,怎么也找不到。有人偷偷议论金爵可能在殷公手里。老翁急忙告诫他们不要乱讲,恐怕殷公听到。
过了一阵,里里外外都安静了,殷公开始起身。周围昏暗没有等会,只有胭脂的芬香和浓郁的酒气,充满了整个屋内。
殷公看到东方泛白,于是从容的走出来,他摸了摸袖中,金爵还在。等到了门口,同窗好友在那里等待了,他们都怀疑殷公晚上出去,早上回来。
殷公拿出金爵让大家看,众人惊讶的问道。殷公就把夜里的情形说了一遍。大家认为这个贵重的东西不是贫寒的读书人能够拥有的,于是才相信了他。
后来殷公中了进士,去肥丘任职。当地的官宦世家朱某宴请殷公,朱某名人去拿大酒杯,仆人迟迟没有拿过来。有个小僮掩口低声细语的跟朱某说话,朱某脸上有了怒色。
一会捧来金爵劝殷公喝酒。殷公仔细打量了这个金爵,款式和上面雕绘的图案,与狐狸的金爵没有差别,非常疑惑,问朱某这个金爵是从哪里制作的。
朱某说:“这样的金爵有8个,是先父做京官时找精巧的匠工监制的。这时家传的物品,层层包裹珍藏已经很久了。因为县尊大人大驾光临,刚才从竹箱里取出来,竟然仅存7个,怀疑时家人偷了去。但是包裹上十年来的尘土厚积着,依然是原样没有动过,实在是没法解释。”
殷公笑了笑了说:“那只金爵飞天成仙了。然而世传的珍宝不可丢失,我也有一只,与这个颇为相似,一定赠送给你。”
筵席结束后,殷公回到官署,找出金爵差人送到朱家。朱某细细察看,大为惊异。亲自到官署感谢殷公,并问金爵的来历。殷公于是叙述了事情的始末。这才知道千里以外的物品,狐狸也能摄取到手,但是却不敢最终留在自己的手里。
这篇小说的狐狸消息十分灵通,可预知人的前程。殷公当时还是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但是老翁看见他,☞叫他殷尚书,多年后,殷公竟中了进士,当了县官,可见老翁看人十分的准。
而且老翁的待人处事十分得体。偶遇殷公便说打扰殷公,殷公说不知今日婚礼,未带贺礼。老翁便说,殷公是贵人,能够大驾光临,可以压邪去凶,是他们的荣幸。初看时客套话,但是后面新郎过来,老翁让新郎向殷公行礼,及其看重殷公。言行举止都让人感到舒适。
酒席散去,殷公藏了一只金爵,多年以后,发现金爵竟是朱某家的家传之宝,如若自己不归还,岂不是连狐狸的人品也比不过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