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想法简友广场
【折耳根漫谈】这是怎样奇特的存在,你不能不懂

【折耳根漫谈】这是怎样奇特的存在,你不能不懂

作者: 罗Amy | 来源:发表于2020-01-30 21:13 被阅读0次

当你走在山野田埂或是野草丛里时,可要注意脚边是否有一种叶片呈心形,绿色的叶面略微平滑,背面却是紫红色,里面偶尔会有盛开着白色的小花,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只是一种山里的野生植株,因为这种不起眼的野生植物正是西南地区广受人们喜爱的——折耳根。

说起折耳根,只要在西南地区生活过的人都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别看它其貌不扬,它却是当地老百姓餐桌上必备的一道食材,就算是在逢年过节,折耳根也一定占据着与鱼鸡鸭鱼肉同等重要的地位。

其实折耳根并不局限在西南地区,在陕西、甘肃一直到长江流域以南的各省都普遍着折耳根,甚至在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当然,各地对它的叫法也不相同:

《本草纲目》中称它为“鱼腥草”,广东梅州地区称为“狗见耳”,“折耳根”则是云贵川地区最普遍的叫法。

在中国民间,折耳根的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2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它还不叫折耳根或是鱼腥草,而叫做“蕺菜”,因为它生长在浙江绍兴一个叫做蕺山的地方,而它的发现还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越王勾践。

有一年灾荒,越王勾践带领民众上山寻找可以吃的野菜,蕺菜就是在无意中从地里刨出来的,因为它是在蕺山上发现的,所以人们叫蕺菜。后来,因为这种野菜自带一种鱼腥味,所以越王勾践就给它改了个名字,也就是现在大家都很熟悉的“鱼腥草”。

关于这段历史典故,后来还被清代一位诗人王十朋写成一首诗,名字就叫《咏蕺》:

十九年间胆厌尝,

盘馐野味当含香。

春风又长新芽甲,

好撷青青荐越王。

这首诗还被后人刻在了蕺山的崖壁上。

但这很可能只是一个流传于当地民间传说,最早关于“鱼腥草”名称的由来,始见于《名医别录》:

“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即便是对生长在乡野田埂中的折耳根,人们也创造出了许多的烹饪方法。

最常见的就是“凉拌折耳根”,但是各地对于折耳根的取材部位却是不同的,比如四川、重庆等地食用折耳根叶,而云南和贵州则更喜欢吃根。

我记得有一回我和朋友去重庆玩,看到当地餐馆里有一道“凉拌折耳根”,思乡心切的我们便点了这道菜,结果上菜之后却只看到一盘叶子,我们一脸诱惑,当地人告诉我们这就是他们的本地吃法,折耳根叶拌起来“很好吃”。

我们问:“根呢?”

回答:“全拿去喂猪了。”

一听这话,朋友脱口而出:

“在我们那边,就只吃根,叶子才拿去喂猪呢。”

这倒不是什么赌气的话,因为云贵地区确实只吃折耳根的根,很少会有人吃叶子部分,但这个小插曲却也证明了一个事实:

折耳根全身都是宝啊。

其实无论是吃根还是吃叶,做法基本是一样的,洗净之后装入碗中,撒上点葱末、姜末和蒜末,放点香油提味,倒上酱油和醋,再来点辣椒,这种做法非常简单,食材也不过十来块钱的花费,却是一道人人都喜爱的爽口小菜。

此外,在贵州人的“蘸水文化”中,自然也少不了折耳根:将折耳根择成小段,撒放在堆满葱花、香菜、辣椒等各种调料之上,加上一点汤汁搅拌两下,还等不及捞出汤锅里的鱼肉和蔬菜,光是用舌尖“咂吧”两下搅拌了蘸水的筷子,那特有的香味便在瞬间从口腔中满溢出来——“真香啊!”

当然,将折耳根与腊肉混炒,更是很多人在节日里必点的一道美食——“折耳根炒腊肉”。

腊肉厚重的油烟味被折耳根的清香所中和,不仅吃起来不油腻,还多了一些清爽,而折耳根则因为有了一些腊肉的油香,更是让人停不下口来。结果,折耳根成为了这道这盘菜的主角和灵魂,价格更贵的腊肉则化身为配角;一般到最后,折耳根往往会被吃得精光,而腊肉却只能孤寂寞的留在被留在碗里。

前面说过,折耳根全身上下都是宝。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每一个部位都可以入菜,更是因为折耳根还是一种毒性很小的中草药,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写道:

“鱼腥草辛,微温,有小毒。散热毒痈肿,治痔疮脱肛,解硵沙毒。”

在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也流传十余种关于折耳根入药的记载。虽然用法不一,比如有说将折耳根泡水喝,或是与其他药材一起煎服,要不就是将折耳根捣烂外敷,这些方法无外乎都利用了折耳根可以清热解毒的功效。

现代医学也证明了折耳根具有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肺脓疡、流行性腮腺炎等多种病症,而且对于胃癌、直肠癌、肺癌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据说国外已经在进行从折耳根中提取出防癌抗癌物质的研究。

相信在未来医学中,折耳根还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而如今,在新冠肺炎流行的当下,许多贵州人还将折耳根视为“治病神药”,虽然还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折耳根对于抵抗新冠肺炎有独特功效,“折耳根护体”的口号也是幽默的成分居多,但这却给予了很多人乐观的希望。

在我看来,无论时代会怎样发展,科技怎样进步,折耳根依然不会离开人们的生活,它依然还是那个生长在山野中的小菜。

曾有网友对“最难吃的蔬菜”做过排名,折耳根喜登“榜首”的位置——它真的很难吃么?

这倒未必。

虽然有网友将折耳根划归为“难吃的蔬菜”,不喜欢它那种浓郁的奇特腥味,但是折耳根仍然拥有自己忠实的拥趸者。

原因无他——就是喜欢那股自带的泥土味!

其实折耳根也曾经“高级”过:

相传过去曾有一位皇帝逃难到四川,当地负责接待的官员安排了一桌美味佳肴,可皇帝却偏偏就对那盘折耳根情有独钟,于是就问起它的名字,官员觉得原来的名字乡土味太重,难登大雅之堂,于是就随口编出了一个名字——“朱碧贡”。

随后这个称呼流传到了民间,可老百姓却觉得这么喊起来很拗口,再加上四川一带“朱碧贡”的发音很像“猪鼻拱”,于是人们就用“猪鼻拱”来称呼折耳根了,并且延续至今。

一直到现在,在四川一些地区仍然可以听到人们将折耳根称为猪鼻拱”。

说起来,这算得上是一段无法被证实的野史了,但我却很喜欢这个故事,“朱碧贡”也好,“猪鼻拱”也好,都是人们赋予的某些特别的寓意,“朱碧贡”虽然听起来像是精致的皇室菜品,但却敌不过“猪鼻拱”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因为它虽然俗气,却更接地气。这大概就是折耳根的智慧,不去在乎世人的喜好,也不去迎合世俗的价值取向,只愿肆意在乡野中生长。

这样有底气的生活方式,你能不爱么?

相关文章

  • 【折耳根漫谈】这是怎样奇特的存在,你不能不懂

    当你走在山野田埂或是野草丛里时,可要注意脚边是否有一种叶片呈心形,绿色的叶面略微平滑,背面却是紫红色,里面偶尔会有...

  • 折耳根,你最好别吃

    折耳根又叫鱼腥草,生拌折耳根是常见川菜,也有人用折耳根泡水喝。方舟子说(原文附后),折耳根含有马兜铃内酰胺,对肾有...

  • 折耳根

    离开贵阳前,我们特意找了一家贵州菜馆,以吃总结此行。经过几天试吃,我们仨,一人两个菜,很快就点好了。这家饭...

  • 折耳根

    折耳根 文/汐一 自从小时候爸爸把我接来贵州,就与折耳根结下了不解情愫。 折耳根,色呈米黄,圆柱形茎,带须。唐苏颂...

  • 折耳根

    初春,田埂边爬满了折耳根,在杂草丛中露出来叶尖儿,一面绿,一面锈红带点紫。我们姐弟三两人带着镰刀来了… 弟弟机灵,...

  • 折耳根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起来,野外花红柳绿,好不热闹。这时候各种野菜也出来了,清明菜、蒲公英、茼蒿等等。但在四川最为人们...

  • 折耳根

    我从小挑食,肉类只吃猪瘦肉和鸡肉,鱼肉、羊肉、牛肉等腥膻肉类概不入口,尤其猪肥肉,放到嘴里就要吐。过年吃饺子,和姐...

  • 折耳根

    正逢过年,大家都厌倦了大油大荤,然而没什么食欲。这时候饭桌上有总有一道一端上来就就会被一抢而空的菜--折耳根。 别...

  • 折耳根

    小时候田间地头经常可以挖到这种野生的折耳根(有的地方叫鱼腥草)。挖上一大袋回家让爸爸做成大餐,非常下饭,折...

  • 折耳根

    之前清明去祭祀的时候路过了家里的一片荒田,里面长满了杂草,但是在枯草中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植物。 爸爸问这一片长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折耳根漫谈】这是怎样奇特的存在,你不能不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dw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