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 | 孩子与死亡:必要的哀悼

读书 | 孩子与死亡:必要的哀悼

作者: 梧桐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22-12-05 16:27 被阅读0次

    文:胡蝶,全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分享心理和教育领域的读书、观影、育儿等原创文章。欢迎关注和交流!

    《孩子的宇宙》读书分享系列之六:孩子与死亡

    图源:网络

    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温柔的故事:一个小女孩第一次听说人都会死,便跑来问妈妈是不是也会死。孩子得到妈妈确定的答案后感到十分惊恐,妈妈便告诉她,我要活到一百岁才会死呢。

    孩子太小了,不知道活到一百岁到底是多久,妈妈就带着孩子数数,从1开始数,2、3、4、5、6、7、8、9……孩子数着数着,慢慢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孩子回想起来昨晚的情境,原来一百岁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呢,从此便安心了。

    “死亡如同骄阳,难以直视,但又无所不在”。我们现在跟孩子谈死亡都很小心,生怕触动了他们哪根敏感的神经。而在“童年”的概念出现以前(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提到印刷和识字文化出现以前,其实是没有“童年”的概念的,“童年”是一个发明),儿童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仪式,包括葬礼,因为没有理由不让他们知道死亡。

    那个时候也不存在像现在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里即使有孩子的出现,他们的主要角色是死亡,通常是淹死、窒息而死或遭遗弃……如此看来,我们现在这么关注“孩子与死亡”这个议题,某种程度上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呈现。

    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

    谈到死亡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爷爷变成了幽灵》和《天蓝色的彼岸》。

    说说前者。《爷爷变成了幽灵》中,小男孩艾斯本最喜欢的爷爷因心脏病突然去世,艾斯本特别伤心,妈妈轻声告诉他爷爷变成天使了。艾斯本并不相信,不过爷爷还真的回来了,变成幽灵回来了。一开始艾斯本可开心了,不过很快他了解到,如果一个人在世的时候忘了做一件事,他死后就会变成幽灵。

    艾斯本决心帮助爷爷找到他忘记做的事情。他们一起去了好多地方,想让爷爷回想起点什么。他们一起回忆了过去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最后,爷爷终于想起来他忘记的事情了: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说完爷爷和小艾斯本都哭了。送别了爷爷的幽灵后,艾斯本终于舒了一口气……

    对于亲人的离世,孩子有时候难以理解,爷爷变成幽灵和艾斯本一起游历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孩子进行哀悼的过程。如果对于丧失没有进行好好的哀悼的话,这种丧失感可能会一直存在。到最后,我们欣慰地看到艾斯本坦然地接纳了爷爷去世这件事情。

    《This is us》剧照

    三季豆瓣评分都达到9.4-9.5分的美剧《This is us》(中文名《我们这一天》)中,也有一段特别的哀悼情节。Randal在36岁时找到了自己的生父,生父却患了癌症,命不久矣。即使在最后的时光,生父还是和两个孙女——Randal的两个女儿——产生了很深的感情。生父过世后,开追悼会的任务被安排给了两个孙女。

    让人惊喜的是,孩子们一改大人式追悼会的沉重、哀伤,选择用轻松、趣味的方式告别祖父。祖父生前的习惯是早晨和下午带上老人帽,在家附近散步一圈。因此女孩们邀请所有的家人每人挑选一顶帽子,“继续他的散步”。而祖父的帽子,则被大孙女递到了Randal手中。

    所以我有时候想,孩子们对于死亡的态度,可能比我们自以为的要自在一些。重要的是,在和孩子探讨或者亲历死亡时,把它当成生命之中自然的一个历程,而不是一个不能触碰的禁忌。

    《优雅的离别》

    跟随简单心理的共读小组读《优雅的离别:让和解与爱相伴最后的旅程》,讲述的是十多个人生命最后旅程的故事,也给我很多关于“直面死亡”的启发:

    “疾病和即将到来的死亡不只是带给人痛苦,还可以成为人生最后的礼物,让人有机会对家人和朋友表达未曾说出的爱、感谢、原谅以及告别,也可以完成未竟之事。”

    “当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生命不断走向衰亡时,人却可以变得越来越强大,内心能感到更加完整。”

    欧文·亚隆的《直视骄阳》中也有写道:

    “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直面死亡会引发焦虑,却也有可能极大地丰富你的整个人生。”

    也许当我们成人能更加整合地梳理自己面对死亡的观念,参透“向死而生”的真谛,或许我们最终才有可能与孩子们一起自然而坦诚地谈论死亡这一人生重大议题。

    电影《蝴蝶》剧中对话

    参考资料:

    1. 《孩子的宇宙》[日]河合隼雄,东方出版中心

    2. 《优雅的离别》[美]艾拉·比奥格,机械工业出版社

    3. 《直视骄阳》[美] 欧文·亚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 孩子与死亡:必要的哀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el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