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潜能发掘营 【知识IP】文章合集
【BM新技能】如何最快“套牢”四位老师

【BM新技能】如何最快“套牢”四位老师

作者: 晨听 | 来源:发表于2017-02-19 11:06 被阅读77次

    哈哈哈不要想歪,我的意思是:如何在这几天最快“用套路”吸收、输出四位老师的课程。

    在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份ORID总结方法。它又被叫做焦点讨论法,是一种对事实进行分析和感觉的方法。那么和昨天老师提供的小套路一样,每个字母对应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ORID”式的输出方式:

    Objective  ( 事实 ):代表着我们能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层次,可以提出的问题如:我们已经完成了什么?我看到听到接触到的是什么?

    Reflective  ( 感受 ): 情绪感觉层次,包括我们的喜怒哀乐,可提问如:最具挑战的内容是什么?整个过程中我情绪最高涨或者最低落又是在何时?因为什么事情?

    Interpretive( 想法 )。 诠释层次, 即我们对于事物或者过程的理解,反思,可提问如:我学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事物间的联系在哪里?

    Decisional ( 决定 )。 决定层次,就是你接下来的打算,不用多说,这就涉及到方法论以及行动层面了。

    更深层次的理论讲解、来源等等,相信你可以找到很多;我这里就是单纯分享下自己的输出方法心得。

    O

    对于ORID总结法,我的理解是:任何事情都有其本身的规律,不论是物理知识,哲学基础,商业规律等等,都有其本质的内容,有其固有的组成结构,不论我们看到或者没看到,想到没想到,主动发掘还是被动告知,这些东西都是存在的,借用哲学的话来讲都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

    既然结构与价值本来就在那里,不去挖掘,不去发现,不是明知道有“馅饼”却不吃么?知道了规律与方法不去做,不是在逃避么?逃避不是每个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么?勇敢,不一直都是我们崇尚的品质么?除非你说,我就是愿意用逃避来麻痹自己,那没办法,我只能说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欠的总要还的。不过好在,从价值观角度梳理了大家的自我介绍后我发现,BM里的伙伴们都是勇敢的。

    那么每个事物、每个理论里的基础事实,甚至科学原理,我们都有能力发现,都能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摸到、触到。最简单的,听到了,看到了,如实记下来就可以了----不论是一个词,一句话,还是一个例子。总之,一堂课后,回忆一下,自己总能记住些什么。

    接下来是如何记,从哪里记。

    R

    每次看到小伙伴们能将老师的讲课完整梳理出来,我都很羡慕,因为说实话,目前为止我从来没有完整地输出一场演讲,完整地将框架、例子、重点观点全面、详略得当地记录出来。那每次我在吸收什么呢?能从哪里吸收呢?

    最兴奋、最新奇、最困惑、最...所有激起我情绪的点子、例子,尤其是认知,都是我关注的焦点。

    如果课前有时间,我们当然可以提前梳理自己的困惑,梳理自己对某个话题已经有的东西。可如果没时间,或者尚且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我觉得没关系,一点点来:最起码听课的时候,有一点我们自己该清楚:哪个观点我听过,哪个观点对我来说是陌生的。

    对我来说,一年半前初期接触“自我成长”“思维导图”“认知升级”“知识变现”“时间管理”等等这些概念时,所听到的所有认知都是陌生的!每堂课听起来都要记录好多东西,且只记录课程框架,那些组成框架的名词对我来说就是小山一样的概念了,更不用谈自己的感受甚至输出。但随着听课内容的丰富,随着尝试的方法增多,伴着践行后的各种感受刺激,现在每听一次课,都能立刻在脑海里浮现出:哪些理论和概念曾经在哪本书里看到过,听哪位老师提到过,甚至哪个理论自己践行过、总结过新的方法论...因此,最喜欢听课时允许自己脑洞大开,“浮想联翩”是我最兴奋、最期待的时刻,因为这时我总能不断产生新的理解,新的行动方向。逐渐就发现了这个新的惊喜:我可以即刻输出能在自己身上立刻用到的方法论,甚至有时不止一条。

    I

    所以,如果有一节课听很多遍,其中一定有一遍是这样----甚至对于每天通勤时只听过一遍的课(比如得到,比如逻辑思维)更是用这样的方式:

    听到某个理论会立刻联系自己的生活场景,进而设想这条理论对应的这个场景可以做出哪个动作。注意,是做出哪个动作,并非什么方法,也不一定是什么措施,更不是什么流程,就是第一个会去做、能去做的那个动作!

    比如,在昨天的课程中,听到老师提到了以价值观为基础设定目标,这个观念我几个月前接受过,整理过自己的价值观,当即就开始回想现在的行为哪些符合价值观,甚至我此次加入的训练营中,能体现我的什么价值观,如果想要提升输出能力,那么我做到了什么呢?

    再比如,听到“有道理式”和“有效果式”的目标确立法,我一直纠结的地方就在于寻找“道理”,所以在明确效果,量力而行上有所欠缺,唯一能衡量自己效果的方式就是目前每天都会记录:今天一天完成了什么工作。一月完成清单已经有了,二月的日结算清单正在进行,所以“效果式”的目标确立法我很是触动,这让我瞬间又明白了一个“日清单记录”的意义,即:衡量自己的能力范围。

    等等,以上就是简单的两个例子,所以整堂课下来脑袋里真的像开了花,听到一半我就已经成了老师的新晋迷妹,因为过去就算听最崇拜老师的课,脑子里都没有如此多的思维碰撞。

    所以,举自己的两个例子就是想说明,随听随记捕捉脑子里的想法,让自己多和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就在于为了不让自己忘记行动,不忘记“收获”,能立刻记住一个接下来要做的东西,从而将自己从拖延中解救出来。这种即刻的行动启示启示可以很简单,比如最好是立刻创建哪个文件夹,拿出哪个本子在哪一页写个什么题目,或者想到立刻找谁讨论,就把和他聊天对话框打开...等等。

    既然觉得某个理论好,为什么不立刻做呢?既然决定要做,第一步越简单越好;有了第一步,何愁后面进行不下去呢?就算后面进行不下去,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保持耐心接着做就好了啊!

    D

    发现了吧,到这一步时,决定后的行动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你的“不愿意半途而废”的完美主义会让你在迈出第一步后,如果继续不下去,心里就会别扭,就会发痒,就会难受,对吧?就算后面要调整,很大可能性上你会继续下去的,对吧?

    那么对于接下来的执行步骤和计划,也不用有那么大压力,有了第一步自然而然会想到后面的步骤的。

    无非认识到这样的事实就可以了:我所列的方法并不完美,并非完整,并非一定有用,并非完全正确;但是,也并非一无是处,更不该是空话,一切只要做起来就可以了,我们后面还会修改,还会迭代的。

    所以总结起来,ORID就是这样让我快速输出的:当听到某个观念让自己为之一振,立刻捕捉下这种感觉,立刻记下脑海中浮现的与此有关的第一个应用场景,然后立刻输出立刻去尝试。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在践行中对这种观点越发清楚,越发理解的。相信我,明天你可以试试,或者待会儿再次爬楼复习时,你可以试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BM新技能】如何最快“套牢”四位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fj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