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培养-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培养-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作者: 十一东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22:27 被阅读4次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用两个实例说明了自卑感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与之相伴的是优越感的影响。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是人生中的同一个基本事实的两面,这两个心理活动纠缠不清,很难清楚的区分到底是过度自卑在作崇,还是强烈的优越感在发挥作用。

人的优越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有一点我是相信的,对优越感的追求以某种胚胎的形式存在, 它有潜在发展的可能性,当然,它也可能一直潜在我们的心里而不萌发。

环顾四周,我们会发现,人有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表现自我的强劲冲动,这种冲动,孩子和成年人都有,而且根本无法根除。在人性当中,我们是不能容忍无休止的低下屈从的,当被侮辱、蔑视时,彷徨和自卑的情绪会使人产生一种渴望,渴望去努力达到高一级的目标以获得补偿和达到完美。孩子努力向上的渴望越强烈,他的目标就变得越高,他寻找的是一种力量的证明。

这有一个实例,在魔方还原课程中,大部分孩子都处于相当的水平,但有一个孩子,在前三节课的过程中,他明显得落后于其他孩子的进度,在第四节课时,我调整了教学方案,对他的情况进行了特殊处理,通过我暗地里做的一些”小动作“,在第四节课的最后测试中,让他拿到了竞技比赛的第一名,当所有孩子都离开课堂后,他还是不想离去,他告诉我,在获胜的那一刻,他的心都跳了出来,他不相信自己能超越其他任何人,他甚至有点想放弃,觉得魔方快速还原对他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现在,他相信自己能做到了。

本来,我设计这个过程只是想激发他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动力,以便他把当前课程先学完,但是,当这个优越感的胚胎被激活后,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在后面的所有课程里,他学习的认真度和训练的次数是其他学员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拿最后测试的第一名,以维持他之前获得的"优越感“,而当得了第一名后,他的优越感又促使他继续努力练习,对于这种依靠练习和时间积累便能取得进步的项目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良性循环,在后来的学习中,把他的这种心理牵引到了文化课的学习中,使得学习成绩明显的从B/C级别跨入了A级。

当然,优越感有时会走向不同的方向。

当孩子自我肯定的欲望变得异常时,有可能会产生某种嫉妒情绪。我经常听到某些学生希望他们的竞争对手遭遇不测,岂止是希望,有时他们还会给人制造麻烦,做出伤害别人的行动。这类孩子会揭短、谩骂、羞辱他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别人在场看着他的时候。

这类孩子也极其想得到优越感,但往往事与愿违,一些人为的障碍会使他们丧失信心,其结果是为追求优越感而放弃从事有益的活动,因为从事这些活动,孩子难以得到优越感。

另外一个事例,是以上此类孩子的典型证明。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在智力方面完全的正常,但因其语文的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在阅读方面的积累明显得处于正常水平以下,在对其进行阅读引导的过程中,识字量的欠缺导致他的阅读速度出奇的缓慢,在读带有拼音的读物时,他只能把精力用在拼音的拼读上,至于内容,基本上靠的是最初和最后的记忆,中间过程的理解,都被拼音的拼读占据了精力。在这种情况下,与同龄孩子相比,他明显的丧失了信心,通过几天的努力,他发现这个情况并无一点改善,当我组织孩子们自由阅读时,他会选择不被重视的角落从事别的活动,当其他孩子在分享和交流他们所读内容时,他会通过干扰纪律,或打扰大家来证明他的存在,而当其他同学对其行为表示出不满时,他会用暴躁的情绪谩骂对他指责的人,并对其进行一定的人身攻击。

这是在追求优越的时候,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自然,这孩子不一定会一蹶不振,但很多儿童在类似的情形下会放弃努力。他们不明白自己的真实水平和真正处境,又没有人向他解释如何克服困难,所以,要坚持不懈的继续努力有相当的难度。

对于这种想取得优越感的儿童来说,接受学校的考试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因为,成绩的不理想,会让他的无价值轻易暴露出来,老师和家长们通常采用严厉的方式对待没有远大目标的学生,或者给他们较差的评价,希望借此来唤醒学生沉睡的好胜心理。如果这学生还有勇气的话,这方法有时很奏效。但当成绩已跌近警戒线或处于警戒线以下时,孩子会被这种方法弄得不知所措,他们会变得更加呆笨。

总之,仔细的考察一下这些孩子,他们对争取学业成功基本都不抱希望。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但这却不完全是他们的错。周围的环境助长了他们形成这个错误的见解。也许,家长在发怒的时候可能说过,他们的将来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或者骂他们蠢笨无能。这些孩子到了学校,发现家长的说法似乎是对的。于是,他们还没有开始努力,就已经放弃了希望。

当这样的错误一旦形成,就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把错误矫正过来,尽管这些孩子通常明显的做出努力,但还是落后其他孩子后面。

每个孩子都在追求优越感,父母和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在这方面的追求,让孩子沿着一个有益的和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追求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而不是一种错误的思想。

相关文章

  •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培养-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用两个实例说明了自卑感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与之相伴的是优越感的影响。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是人生...

  • 儿童人格教育

    读阿德勒《儿童人格教育》笔记及感悟 从儿童人格的统一性 追求优越对教育的意义 寻求优越感的指引 自备情结,预防自备...

  • 《儿童 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儿童 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读书笔记 一、引言 1、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一一培养孩子 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独立 ...

  •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第四章,第五章分享 上次我们学习了“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教...

  • 儿童教育心理学摘要(三)

    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1.除了人格的统一性外,人性另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是人们对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这种追求与人...

  • 读书|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孩子的成长,总是父母最关心的话题。 这本《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的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从自卑感和优越感、社...

  •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

    1.我们得特别认真地正视孩子早期是如何看待事物的,分析其在认知上有无偏颇之处,因为这恰恰是对其一生造成影响的关键因...

  •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译者序学习笔记 译者序里面学习到两个重点 1:由于人格结构形成于儿童期,既然关乎人一生的精神健康的人格形成与儿童期...

  • 与自己和解

    读《儿童人格的形成及其培养》 前两天听了幼儿园一个讲座,主题是关于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其中,展示了中国典型的六...

  •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 草稿

    【奥】阿尔佛雷德·阿德勒 2018-12-29 1.每个孩子都在追求优越感,有的孩子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就会转而从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培养-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fs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