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奥义书

作者: 周梦云 | 来源:发表于2019-06-16 17:45 被阅读5次

    印度最经典的古老哲学著作,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已知的奥义书约有108种之多,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奥义书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来印度哲学的基础。在哲学方面,奥义书特别注意实在的性质。关于独一至高存在本体的概念逐渐形成,以知识为求得与之融合为一的途径。

    如果你通读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亦或者你对叔本华的哲学有所了解,那么奥义书对于你而言也就不是那么陌生,人们通常认为叔本华一定曾经读过奥义书波斯文版本的拉丁文译本。并深受其影响。开始有了对世界作为意志和概念的哲学思索。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说:在彻底取消意志之后剩下来的,对于那通身还是意志的人们当然就是无。不过反过来看,对于那些意志已倒戈而否定了它自己的人们,则我们这个如此非常真实的世界,包括所有的恒星和银河系在内,也就是——无。

    WB济慈,乔治罗素以及许多当代诗人亦对于奥义书的神秘形而上的人,上帝,宇宙观怀有一定的好奇心。事实上 奥义书是关于宇宙的最早思考。当然包含一些非常天真的教条以及以后会发展的更为成熟的观点。因为有诸多版本,以及诸多版本的各种译本,再加上学者们生硬的评述,让它有点儿不那么容易亲近的感觉。通常不容易被人理解和欣赏。

    奥义书中的创世故事是

    太初,宇宙唯自我,其形为人。此人环顾四周,则舍己之外,别无所见,始乎曰,此我也。于是有我之名。然彼无快乐,愿有第二者,由是夫妇生焉。此妇女说,彼即从自身而生我,何以与我相拥?我其隐矣。于是化成母牛,彼乃化成公牛。于是有了牛群,此妇女又化成马。依次化成不同物种,于是造物。

    彼知,我确为造物,盖我创造此万物。太初,凡此宇宙皆无。而后有形和名而生。

    彼进入宇宙万物,直至指尖,如刀藏于刀架,如火之隐于壁炉。

    严格意义上,奥义书是对于印度森林圣人世界体系的思索。整本书都在探索终极自我,宇宙,思维,以及物质和意识。有两个重要的结论:第一,终极现实是不可理解的,它超越了所有的理解力。个体灵魂只能被描述为无。第二个结果是,内在的个体灵魂即自我与外在的灵魂是相似的,通过发现这个真正的自我,人类从幻觉中获得自由和解放。

    奥义书说:太初宇宙唯有大梵,彼维知其自我,曰我为大梵。故彼成为大全。故诸天中有如是觉者,彼乃化而为此。

    奥义书据说大多是佛教时代之前写成的,尽管有些可能写于公元前400年。不同的奥义书对于我们都有不均衡的价值。

    人谁衣太空,卷之似柔革,不知神主,而谓苦可息。

    神无处不在,神在人内,认知神。这是奥义书的一部分主题。正是人类追求灵魂极其道德的困惑激情构成了奥义书的价值和意义。而我所理解的奥义书的主题是梵我合一。而这个梵我合一也就可以解释,个体灵魂和世界灵魂的关系,现象背后的现实,以及终极自我,宇宙的精神,思维和物质。所有的一切从梵我合一中而来。

    到处都是真我,从万物中闪现,比浩瀚更广阔,比最细的还要细致,无法触及,但比呼吸还要近,比心跳还要近。肉眼看不到它,耳朵听不到,舌头也无法说出它;唯有在深入吸收当中,心智变得纯静之后才能和无形的真理结合。找到它的人就自由了;因为他找到了他自己;他已经解开了主要的迷团;他的心永远平静。整体,他进入了整体。他个人的自我回到它的光辉的、亲密的、不死的源头。就像河流融入大海时就会失去它们的名称与样貌,当圣人消失在光里面时,他抛弃他所有的足迹。感知真理,他成为真理;他超越所有的痛苦,超越死亡;所有他的心结都解开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奥义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ig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