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谈手抄报问题是在双竹听谭怡老师上《朝花夕拾》的专题课,借筹备手抄报比赛为契机分析人物。这是这堂课的一个亮点,有情景任务驱动。第二个亮点就是谭老师一以贯之的读写结合,评价人物的时候顺势训练学生的写作。
前几天,我也布置了作业,让学生自选一种形式完成《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成长史的梳理。多数学生选择了手抄报。这项作业是语文课本上专题探究一的任务。学生交过来的作业,基本完成任务。问题也很突出。不会做手抄报的孩子苦于凌乱的书写和不过关的绘画水平。有小聪明的孩子知道百度,由此出现了雷同作业和脱离文本的作业。再画一张显然很费时费力,因此我第二天又布置了一个新的作业,用文字为手抄报写解说词,交代清楚设计意图和心路历程。这个作业布置下去,好多同学就犯难了,特别是直接白嫖网上的知识。第二天的作业质量大打折扣。
在所有杂芜中,我们要保持见到鲜花的热情,才能保持对教学的热爱。优秀的作业是因为孩子认真去看书了,是因为他用心写作业了,是因为他真的开始思考了。不认真的孩子,没有看书他自然写作业困难了。
那么这个问题如何破解呢?需要上一课给学生讲手抄报的制作基本步骤,需要讲内容选择与主题必须紧扣,需要把他们的作业进行细致地讲评。构图排版和色彩搭配的美学,汉字书写的规则,内容选择和主题的关系,都在里面了。
慢一点,慢慢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