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旅途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
王阳明:为什么古时做学问能证道的人多?

王阳明:为什么古时做学问能证道的人多?

作者: 07f8199ed7d2 | 来源:发表于2020-06-18 21:27 被阅读0次

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上世界范围内几乎同时出现了一次文明与思想领域的大爆发,几大主要文明区域几乎同时出现了影响后世至今的主干思想,如中国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印度释迦牟尼的佛家思想,希腊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以色列先知们的犹太教,这一时期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

在那样一个时代,从历史典籍的记载看,不仅大导师多,在大导师的指导下证悟天地之道的人也多,而愈到后世,能领悟到宇宙之道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这是为什么呢?明明人类的知识体系愈来愈庞杂,愈来愈完善?

1、

从儒家系统内的“证道”之路来说,王阳明先生曾依据自己的心学体系对这个问题提出过自己的见解。当然,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没有所谓“轴心期”这个概念的,也不知道外部世界的其他思想流派。

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庸》所说的“赞天地之化育”,即一个人通过自己的修行,可以达到参与进入天与地的力量之中,去协助天地化育万物,与天地合其德。

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状态啊!

能达到这种状态的人被称为“圣人”,稍次一点的被称为“贤人”。明显,古时候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是比后世要多的。

阳明先生认为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后世之人虽名曰学习、修行儒家,但却都偏离了正道,他们所毕生致力的东西都变得支离琐碎、不得要领了。

2、

他举《中庸》的句子说:

“夫率性之谓道,道,吾性也,性,吾生也。而何事于外求?”

不假外求,吾性自足!龙场悟道时阳明先生便曾发出过这么一声浩叹:“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就是说这天地宇宙的道与规律,我们每个人自性中都是带着的,只不过平日里被自己的各类私欲给蒙蔽住了,让这种道之光明散发不出来,每个人也就浑浑噩噩凡夫过了一生。

3、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可以致力于将遮蔽本性之光明的那些东西给拂去,那么不自然也就可以见道了么?

这个过程与路径,在阳明先生的心学体系当中,就叫做——致良知!

这是阳明先生所走与倡导的路子。事实证明,这个路子是对的,也是通的,不然不会出现明代历史上唯一一个“三不朽”的全能大儒。

那么后世其他大多数学者他们走的是怎样一个路子呢?

用阳明先生的话说就是:

“世之学者,业辞章,习训诂,工技艺,探赜而索隐,弊精极力,勤苦终身。”

效果怎样?

“非无所谓深造之者,然亦辞章而已耳,训诂而已耳,技艺而已耳!”

他们毕生皓首穷经致力所深造到的,也不过就是辞章的深造、训诂的深造和技艺的深造而已啊!

和“道”又有什么多少搭边?

4、

难怪阳明先生生前在世的时候就很不受当时士林主流甚至皇帝和朝中权贵待见,他的这番主张可以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

即使放到现代只怕也依然不少。

阳明先生又对这种路子作出了一句评价:

“非所以深造于道也,则亦外物而已耳!”

他们深造的是在向外求,愈求愈远,愈求,愈无暇关注自己的本心,与拂去本心上尘埃的遮蔽。

5、

其实由此我们完全可以展开联想。为什么上古时候特别是轴心时代能够证悟的人多?特别是佛经当中记载往往释迦牟尼佛讲法一席过后,有多少多少龙天眷属便达到了怎样怎样的果位?有人认为佛经是在夸张,但其实那只是古印度文学描述的一种手法,可以认为是夸张,但不能完全否认确有其事。

因为不论是释迦牟尼佛也好,中国的孔子、老子也好,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好,犹太教的先知们也好,他们教导弟子们和世人的路子,都是在关注自身的心与随时拂去心上的遮蔽,他们去证悟与开发的,是自心本有的光明!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相关文章

  • 王阳明:为什么古时做学问能证道的人多?

    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上世界范围内几乎同时出现了一次文明与思想领域的大爆发,几大主要文明区域几乎同时出现了影...

  • 【星光简道】万念归一,着魔状态更易成功

    近来,读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作品,深受启发!王阳明那种做学问以至于着魔的程度让我有所感触。 王阳明前往江西与未婚妻完婚...

  • 王阳明天泉证道

    阳明二生,钱德洪(功夫),王汝中(灵性)。王阳明56岁出发征伐前夕,两位学生辩论不通,请教阳明先生,才有了天泉证道...

  • 悟一悟,好好想

    王阳明是个圣人,从小就立志做学问,为此没少挨其父的责打。他最后还是成了圣人。他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

  • 不指责他人 反求诸己

    王阳明有一个学生,特别容易生气,指责他人。 王阳明就警告他,做学问必须反求诸己。如果只是指责他人,那么只能看到别人...

  • 有颗强大的内心,便能无往而不胜

    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 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

  • 智慧来自学问纯笃——舒生读《论语》第一百三十八

    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术否)?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

  • 如何做学问:王阳明

    文/非是藉秋风 首先申明“知行合一”是基本原则,王阳明说一念动处便是行,貌似扩大了甚至混淆了知行的边界,其实,真正...

  • 王阳明:如何做学问

    王阳明曰:薄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文书断案之间,无非都是在实实在在的学问,如果离开了事物...

  • 五百年来王阳明

    读郦波教授《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三大事功就是平江西匪患、平宁王之乱、平广西匪患。三次证道: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为什么古时做学问能证道的人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jpxktx.html